本报记者 贾定兴
她以超出常人的勇气和毅力,为帮扶村争取到600万元资金,开通旅游专线、修路造桥……一件件实事办到当地百姓的心坎上,这背后凝结的是辛劳的汗水和无悔的付出,是一个党员对群众的深厚情谊。她就是市发改委驻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第一书记王晶。
“为了俺村的集体脱贫,王书记真是操碎了心。村里人都说,将来富裕了,说啥都不能忘了她。”近日,记者到该村采访与村民聊起王晶时,大家对这位女书记的工作作风赞不绝口。
做事情果断,不拖泥带水,能够抓住重点,处理事情灵活、稳重,这是记者对王晶的印象。
1995年参加工作的王晶,始终以勤勉、踏实、耐心的工作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经过办公室、项目工业科、规划科等多岗位锻炼,她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日渐提高,不仅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还先后被评为“全市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党务工作者”“项目建设工作先进个人”“项目管理先进个人”“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先进个人”。
2012年4月至2015年8月,王晶到省级贫困村沁阳市校尉营村任驻村第一书记。3年来,她先后为该村争取到修路资金56万元,帮助该村道路实现百分之百硬化;争取各种项目资金160万元,组织捐赠图书2000册,送去娱乐用品100件,安装健身器材2套,组织义诊服务600余人次,争取村卫生室中央资金5万元,村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的出行和生产条件大大改善,生活环境日益优化。
正因为她对校尉营村作出的突出贡献,2015年8月,王晶被市委组织部评为“走百乡、进千村、访万户”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并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3年校尉营村驻村工作结束,我市第二批3年驻村工作随即开始。这次,王晶被组织上派到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虽然九渡村比之前的校尉营村条件各方面更简陋、更艰苦,帮扶任务更重,但她没有丝毫怨言,再一次拿上行李,踏上了带领村民致富的道路。
九渡村是即将建设的九渡水库的主库区,是我市唯一一个整村搬迁村。按照建设规划,该村村民将于2017年和2018年分两批全部搬迁出九渡村。由于搬迁工作涉及异地扶贫搬迁和九渡水库建设搬迁两种搬迁政策,所以精准确定贫困户,既关系到扶贫政策的落实,也关系到该村的整村搬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时间紧,任务重,王晶一到村里,顾不上修整,立刻开始走访家户,倾听村民心声,征集意见和建议。她朴实的工作作风不仅获得了该村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也为接下来整村搬迁的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有了群众基础,王晶将眼光放在如何带领村民实现脱贫致富上。
“九渡风景美,具备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条件,我可以找人帮助这里进行规划设计,发展传统民俗旅游业。”王晶向该村群众承诺。
随后,王晶研究国家相关政策,联系省设计院编制相关方案,顺利争取到国家、省保护资金共计600万元,并积极联系河南理工大学义务为九渡村的产业进行整体规划。经过河南理工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多次调研,先后采用航拍、手工测绘、电脑绘图等技术,为这里的8个自然村制作了沙盘立体效果图,并对每个村庄的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完成产品研发、包装、传统村落改造、提升方案等各项综合性图纸300余份,工业产品设计、成果120多套。这些为该村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九渡村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空间需求,王晶为该村先后规划了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土蜂养殖基地、观光牧场、生态农业体验园、林果采摘园区,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开通了焦作至九渡客运专线。除此之外,她还积极联系全国各大旅行社,利用新媒体做好该村民俗旅游宣传工作。在王晶的努力下,今年清明节期间,九渡村接待的游客同比去年增长300%,餐饮、住宿爆满,该村所产农特产品销售一空。
采访结束时,王晶告诉记者,她打算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切实提高扶贫效果,使这里的百姓能够早日脱贫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