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寨豁乡小底村、玄坦庙村是省级贫困村。多年来,村民最大的心愿就是摘掉穷帽子,走上致富路。
时机来了!以博爱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村民们走上了“旅游+生态农业”的特色致富路。
如今,已过了樱桃成熟的季节,然而小底村的村民刘四平仍像照顾孩子一样,守着那片樱桃园。
刘四平告诉记者:“前些年,俺村人也种樱桃,可效果不太好。这几年,县里搞全域旅游,让樱桃销售有了转机。今年5月20日的樱桃节,我承包的3亩樱桃园所产的樱桃7天就被游客采摘一空。差不多一周时间,全村的樱桃卖出去了八成。”
小底村以樱桃为媒吸引游客,玄坦庙村则靠冬桃搭台抓游客眼球。
2015年,玄坦庙村村民王建增在县林业部门的指导下,赴山东购买了第一批冬桃树苗,并发动3户村民投资15万元,建起了占地20亩的冬桃种植园。
近两年来,博爱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王建增的冬桃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冬桃种植面积扩大了、游客多了、政府优惠政策更多了,王建增也靠种植冬桃成为玄坦庙村的致富带头人。
据介绍,2016年,小底村樱桃总产量达3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570万元,144户贫困家庭中实现脱贫133户;玄坦庙村冬桃种植面积从20亩发展到300亩,每户每年实现增收2万元至4万元,56户贫困家庭中实现脱贫35户。
不仅如此,小底村、玄坦庙村“旅游+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正在带动周边的山村致富。目前,江岭、下岭后、探花庄等博爱山区的村庄也发展起了休闲观光农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同时,“旅游+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催生了博爱山区的第三产业。该县寨豁乡焦谷堆村是小底村的邻村,每年樱桃节期间,焦谷堆村的吴秀清都会来小底村卖小吃,生意格外好。吴秀清的小吃摊出售凉皮、烤肠、饮料、山韭菜水饺等。她告诉记者,自己娘家是小底村的,每到樱桃节,都会来摆两个月的摊,收入有1万元左右。据了解,小底村樱桃节期间,带动周边村30余人开展第三产业,平均每人年增收8000元左右。
发展全域旅游,博爱山区有了很大变化。一年三季有景,春天,尝野菜,观山牡丹;夏天,古寨、古洞避暑;秋天,果实满枝头。小底村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玄坦庙村海拔高,站在该村的观景台上,白天可眺望云海,晚上可观星辰。旅游产品极具竞争力。村民们依托山区优质生态资源,把土鸡蛋、风干兔肉、蜂蜜、野菜等土特产进行包装推广,统一出售。同时,将小米、核桃、红枣、柿子等特色产品印上统一标签,游客不仅能实地购买,还能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O2O线上线下交易。
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博爱县的实例证明:全域旅游发展已成撬动焦作社会经济发展的能量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