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焦作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旅游+生态农业”铺开致富路
吹响全域旅游创建号角
嘉应观 景区“智慧”升级 游客全新体验
图片新闻
让每一位游客满意而归
云台山景区迎来特殊游客
冲破思想束缚 方可全域突进
图片新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8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冲破思想束缚 方可全域突进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7月16日,浙江大学焦作全域旅游专题培训班开班。通过学习,市农业局副局长毋同利、市人大民侨外工委主任席耀璋深感受益匪浅。

  搞旅游,他们是门外汉,但焦作发展全域旅游,他们是参与者、践行者。

  “发展全域旅游是撬动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杠杆,当‘旅游+’成为焦作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所涉及的多个领域便需冲破思想束缚,扩大产业格局,全域突进。”采访时,毋同利、席耀璋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毋同利说,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破除景区与非景区的围墙,破除旅游与关联产业的界线,破除旅游相关要素的分割,大力推进城市旅游化、全域景区化、生活休闲化、发展生态化、设施体验化,随时随地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

  自焦作全域旅游示范市(区)创建以来,“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正在成为我市拉长旅游产业链,形成旅游新产能,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旅游需求的关键。

  “‘旅游+农业’应时而生,在全域旅游发展的驱动下,焦作农业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毋同利说。

  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市农业局将加快在休闲农业园区内建立农业技术示范点、示范方,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拓展产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支持有能力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改善基础服务设施,发展农家乐和小型采摘园等,带动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

  市农业局将与市财政、旅游等部门结合,力争把休闲农业的宣传促销工作纳入全市旅游宣传工作计划中,并努力争创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村镇。

  与此同时,市农业局将助推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基地转化为农产品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游客农业休闲体验基地。支持企业建立农产品专卖店、连锁店、品牌店,支持企业与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将我市特色农副产品推向全国。

  通过学习,席耀璋对我市发展全域旅游与毋同利有着一样的感触。

  席耀璋说,全域旅游贵在改革创新、持续发力。目前,我市正在开展“学深杭、促创新”活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工作要紧密结合“学深杭、促创新”活动,积极作为,突出成效。

  席耀璋认为,首先,在体制机制上改革创新,为全域旅游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其次,在旅游发展业态上改革创新,积极发展创意旅游,努力打造新产品,形成新业态。第三,推进和深化产业融合,形成“旅游+”或“+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让旅游元素融入各行各业,体现在城市乡村。

  席耀璋说,发展全域旅游在营销模式上也要创新,要不断举办各类活动吸引关注,进行集团营销降低营销成本,提升营销效果。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全域旅游发展原则,不是全民搞旅游,而是全民共享旅游发展的红利。

  席耀璋说,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要坚持“多轮驱动”发展战略,让民营资本、政府投资、旅游基金“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共同获利,全域旅游的发展要让全民感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取得的成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