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论共产党人的奋斗姿态
打好三大攻坚战 交出历史新答卷
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要强化勇于担责意识
全面小康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共享社会科学成果 提高公众人文素养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 年8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华社记者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户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环保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出台,与民便利、为民让利,改革红利不断转化为民生利好。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开创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新境界:脱贫攻坚补齐民生短板,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成效最明显的国家;新增就业连续五年超1000万;企业职工养老金连续12年增加,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现城乡统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教育、医疗惠民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破解民生难题的过程。在群众需求全面升级的时代,民生的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发展的落脚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当前,各部门加速发力民生改革,力求从根本上破解民生难题、满足百姓多层次需求。重腕治霾、打好蓝天保卫战;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是我们党不竭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指针。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真功、求实效,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就能汇聚起实干兴邦、共襄伟业的磅礴之力。

  以改革统筹民生建设,以改革破解民生难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确保人民群众始终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将贯穿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