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南水北调县区段大征迁中,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征迁人员和沿线干部群众,为了“国字号”工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用朴实的行动谱写了一曲献给世纪工程的“奉献之歌”。
2005年3月,我市从市水利局、移民局等部门抽调15人组建了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要负责南水北调县区段征迁安置工作。从市南水北调办成立那天起,该办公室主任段承欣就以对世纪工程和焦作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征迁安置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马村区南水北调办征迁工作人员梁晨红、张凝振、张国胜,整日奔波在征迁工地和群众家中,他们驾驶的那辆面包车一年跑了4万多公里,磨平了4个轮胎。
广大征迁干部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2009年12月2日,天气预报说次日下大雪。温县武德镇南街村某饲养小区的12家鸡场、猪场,因工程需要,要赶在大雪到来前搬迁。3000多只鸡、300多头猪,赶到哪里去?温县南水北调办的同志经过一天的努力,先帮他们把鸡卖了,又帮他们找到了一处废厂房做临时饲养场。当他们把猪赶到临时饲养点时,已是深夜,七八级的北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征迁人员顾不上吃饭,又连夜拆除了饲养场,提前把土地交给了施工方。
记者走进马村区南水北调办,看到了马村区负责编著的《众志成城 共铸伟业》一书。该书分上、中、下三册,共980页。记者翻开书目一看,书中记录了238个征迁安置典型,每一篇文章都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颤。阅读过程中,记者多次落泪,深深地被那些舍小家、为大家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所感动。
时任马村区委书记林宪振患腿疾,大征迁前嵌入钢板。医生准备为他取钢板的时候,正好赶上马村区大征迁,形势容不得多想,他一次次把取钢板的日期往后推,直到征迁工作大头落地,他才赶到洛阳做手术。手术后,病还没有完全好,他不听医生劝阻坚决回到征迁第一线督导工作、处理问题,感动了身边的人。
时任马村区委副书记杨火星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临危受命,担负起了征迁的重任。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一天,某村因土地问题导致矛盾激化,一群村民坐在炸药边,情况万分危急,杨火星匆忙赶到,在炸药随时可能爆炸的危急时刻,他首先想到的是群众的生命安全。他和街道、村干部一起,两天两夜几乎没合眼,终于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
为了世纪工程,上万人要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可以说,大征迁为世人讲述了善良纯朴的焦作人为国家工程作贡献的动人故事。历史不会忘记那些可爱的征迁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