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
回溯到中国古代,“法”的字形就蕴含着对公平和规则的向往。
【解说词】
《说文解字》这样解释繁体的“灋”字: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
法律,在人类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往今来,成功的执政者,无不视立法为治国之要务、理政之圭臬。放眼世界,大凡社会治理得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拥有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总体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成就。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立法必须与时俱进。
【字幕】2013年2月23日 北京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护生态环境,都会对立法提出新的要求。
【推出片名:法治中国 第二集 大智立法】
【字幕】2014年10月23日 北京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关切期待,对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抓紧制定、及时修改。
【解说词】
时至今日,我国民事立法已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但始终缺乏一部统辖各个民事法律的总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呼吁一部顺应时代要求、体现中国特色、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统一民法典。
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立法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会议、作出重要指示,为编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同期】宣读表决结果
赞成2782票,反对30票,弃权21票。宣读完毕,通过。
【字幕】2017年3月15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
【解说词】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诞生,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翻开了关键一页。
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为民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确立价值导向,维护公序良俗,引导人们崇德向善。民法总则作为统帅和纲领,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法律规范,为编纂民法典打下坚实基础。
【解说词】
民法总则中专门设立了“特别法人”制度,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居民(村民)委员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特别法人资格。这是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发展的立法安排,民法总则给出了民事法人制度独创的“中国方案”。
一部民法典,映射一个伟大时代。按照立法规划,民法典编纂工作将于2020年完成,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完全契合。
【字幕】2014年2月27日 北京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解说词】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网络立法,要求抓紧制定立法规划。他强调,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中央的决策、人民的呼声,迅速转化为立法行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互联网领域行政法规规章,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互联网的“法网”渐织渐密。
【解说词】
法律体系的步步完善,为国泰民安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文化、社会等方面立法相对薄弱、滞后的情况,加快推进相关立法,补短板、填空白,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发展。截至2017年6月底,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20件,通过修改法律的决定39件、涉及修改法律100件,废止法律1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4件。2013年以来,国务院共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43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43部,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先后“一揽子”修订行政法规125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出台133项司法实践中急需的司法解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4000余件。立法呈现出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的特点,取得了一批新的重要立法成果,为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字幕】2015年2月2日 北京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我们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
【字幕】广播播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
【同期】广播播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解说词】
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单独两孩政策的出台,再到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法律的修改完善始终与社会发展同步合拍,坚定地守护着人们的幸福生活。
【解说词】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制定良法,是人民对立法者的基本要求。
【字幕】2013年2月23日 北京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
【解说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牛鼻子”。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作说明时强调,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解说词】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为普通百姓架起了一道通向宪法法律保护的桥梁,畅通了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规范性文件的渠道,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四年多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接受公民和组织提出的各类审查建议1200余件,对每一件审查建议都认真研究、妥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解说词】
当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各项法律规定从纸面走入生活,各项权利从制度走向现实。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成为定国兴邦、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字幕】2012年12月4日 北京 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解说词】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一部部顺应最广大人民意愿、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良法善法,正构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固基石,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制度伟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