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陈家沟太极拳赛事烽火再起
心系民生 惠农万家
让蓝天白云永驻
市领导调研督导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坚决打赢“四城联创”攻坚战图1
坚决打赢“四城联创”攻坚战图2
“四城联创”红黑榜
今日看点
坚决打赢“四城联创”攻坚战图3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8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蓝天白云永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持续不断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提高了空气质量。图为我市城区人民路一瞥。
  本报记者 李相宜 摄
 
   

  核心提示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全市上下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公众健康为目的,破釜沉舟、背水决战,全面强化各项攻坚措施,环境空气质量实现“两降一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今年上半年,我市环境优良天数为72天,PM10浓度为每立方米156微克,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89微克。其中,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空气质量明显好转,PM10浓度环比下降32.3%、同比下降1.6%;PM2.5浓度环比下降52.1%、同比下降12.5%。7月份,我市PM10浓度、PM2.5浓度同比下降10.8%、31.0%,下降比例分别位列全省第二、第一。

  本报记者 孙国利

  曾几何时,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常遭雾霾侵袭,呼吸新鲜空气一度成为居民的奢求,大气质量不佳不仅影响了民生,而且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

  如今,在转型发展大潮中百舸争流,坚定不移地沿着“四个焦作”建设道路,通过良好生态吸引人才、资本、技术、产业集聚,焦作的城市资产更加“值钱”、更能“赚钱”,并成为支撑发展的“王牌优势”。

  为了让蓝天白云永驻,焦作聚全民共识,举全市之力,展开了一场全民参与、务求全胜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怀川大地的蓝天天数越来越多,空气越发清新。来自市环保局的一组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环境优良天数为72天,PM10浓度为每立方米156微克,PM2.5浓度每立方米为89微克。其中,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空气质量明显好转,PM10浓度环比下降32.3%、同比下降1.6%;PM2.5浓度环比下降52.1%、同比下降12.5%。7月份,我市PM10浓度、PM2.5浓度同比下降10.8%、31.0%,下降比例分别位列全省第二、第一。

  凝聚力量 背水一战

  工业废气,道路扬尘,穹顶之下,雾锁怀川……面对此情此景,我市以众志成城的气势凝聚强大力量,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向多年大气污染顽疾亮剑。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生存的底线和生产的红线,立足于抓早、抓准、抓实,强化攻坚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扭转被动局面,倒逼转型升级,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年初以来,市委常委会4次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市政府15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29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开展。

  按照标本兼治、全面推进的整体思路,我市以“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决心,痛下决心,铁腕整治,全市一盘棋,上下一股劲,各界一条心,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市委、市政府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带头落实环保责任。健全攻坚制度,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1+8”制度体系,明确了治理环境污染的“路线图”“时间表”,压实了各级各部门攻坚工作职责。强化攻坚领导,市委、市政府继续实行市委常委包块、市政府各位副市长包线的分包机制。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下设环境攻坚办,将6名副县级公选干部充实到环境攻坚办;在大气攻坚方面成立了工业污染管控组、扬尘污染管控组、燃煤散烧管控组、保障目标完成组,各负其责,强力推进。强化领导带头作用,市委书记王小平5次,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14次深入一线明察暗访,并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主要领导经常开展督导工作。

  强化科学治污。市政府聘请国家“千人计划”PM2.5防治专家组为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咨询服务,建立了微信群调度快速反应制度,每月召开调度会,实施精准、精确、精细管控;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就战略咨询与科技支撑、人才队伍建设与交流、科研项目合作、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建立、技术指导与培训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大气网格化监测运行及数据分析技术服务、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支撑上开展密切合作;与清华大学签订了大气污染源清单编制技术服务协议,全面排查大气污染源;与环保部华南环科院合作完成了全市环境空气PM10、PM2.5源解析工作,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更加精准。

  强化督导奖惩。改进环保督导机制,我市组建全脱产督导队伍,市政府副秘书长牵头,市环境攻坚办参与,组成综合督导组;抽调6名副县级干部、15名正科级干部脱离原岗位,全脱产成立6个县(市)督导组,完善督导工作专报、例会等机制,开展更大范围、更高频次的环保督导。今年第二季度,我市共整改发现243个环境问题,实施财政扣缴57万元。全面加强网格化监管,我市在全市范围内逐级划分网格,下沉监管力量,实现“村村土地有人管、件件污染有人查”,对重点企业实行驻厂监管。在学习借鉴兰州“一长三员”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供电员,创新实行“一长四员”管理巡查制度。全市共设立三级网格174个、四级网格2318个、五级网格8738个,末端网格配备人员超过3万人,263个规模以上建筑工地全面配备扬尘污染防治“三员”。严格环境执法,全市出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1.54万余人次,检查企业6460余家次,查处纠正环境违法行为683起;立案环境处罚案件109起,下达处罚决定书107份,罚款2400余万元。严格环境问责,我市对9个工作推进不力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进行集中约谈,对236人次相关责任人及其单位分别进行处理。

  强化重点整治。强化精准治尘。今年我市棚改任务涉及征迁户数5266个、面积214万平方米,能否有效控制扬尘污染直接关系到焦作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败。为此,我市坚决贯彻落实省环境攻坚办商丘现场会精神,政府组团到商丘、永城学习,4次召开扬尘整治会议,狠抓拆迁扬尘控制、渣土运输控制、道路扬尘控制、施工扬尘控制,成立了渣土车管理联合执法队,建立了视频监控平台,在建成区56条市管道路和市外306条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立了路长责任制,开展乡村土路进入干线公路连接线硬化建设,全市共下发蓝色督导令67份、黄色督导令28份、红色督导令12份,对4家参建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10家参建单位记不良行为记录,对9家参建单位给予处罚112万元。强化重点区域整治。我市开展了8个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制订了专项整治方案,在报纸上进行全文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各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

  强化财政投入。为推动攻坚战各项任务,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积极争取上级环保专项资金,增加财政投入,确保经费保障到位。一是积极推广散煤替代。投入3000万元用于居民用户“气代煤”“电代煤”,对采暖期月用气量超过20立方米(不含20立方米)的“气代煤”在册群暖用户给予每立方米1元的气价补贴,每户最高补贴1000立方米;对采暖期月用电量超过80千瓦时(不含80千瓦时)的“电代煤”在册群暖用户给予每千瓦时0.4元的气价补贴,每户最高补贴2500千瓦时。投入2100余万元,在六县(市)建设清洁型煤供应中心及配送网点。二是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投入2943万元加快重点乡镇环境空气站和建成区微型空气监测站建设,实现全范围环境空气质量监控。同时,新增65台大气监控设备,纳入全市环境监控平台,扩大工业企业监控范围。三是加强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投入3600万元购置小型清扫车、大型吸尘车、高压冲洗车等,完善城市道路机械化作业模式;投入200万元建成建筑工地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建筑工地主要扬尘点全监控。

  联防联控 成效显著

  “治霾”之路艰辛而曲折,需要我们鼓足勇气,持之以恒,形成合力,全力推进。

  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我市提前完成了33台10吨以上、65吨以下燃煤锅炉提标改造任务、1家钢铁企业和10家水泥企业提标改造任务;完成了12家燃煤电厂28台合计4125MW燃煤机组、3家企业8台合计1180蒸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集中供暖供气推进顺利。我市开工建设6条管网,敷设管网7.27公里,超额完成省定5公里管网建设任务,6个换热站建设任务已完成5个。19.55公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管网建设任务,目前已完成敷设19.05公里,完成率97.4%。84个中心村、87个贫困村电网改造任务,目前已完成53个中心村、59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完成率65.5%。省定5万户双替代民生工程任务,目前已完成32222户,完成率为64.4%。

  燃煤散烧整治成效明显。在前两年完成1720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拆改的基础上,我市先后3次在全市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摸底排查,共排查燃煤茶浴锅炉129个、燃煤大灶1977个,经营性小煤炉2863个,目前已全部拆改到位。县(市)区规划建设43个洁净蜂窝煤生产供应中心、55个配送网点,目前已建成41个供应中心、53个配送网点,完成率分别为95.3%、96.4%。23家民用散煤销售点已取缔17家,改造6家。

  “散乱污”企业全面整治取缔。在2016年取缔548家“散乱污”企业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排查取缔整治到位“散乱污”企业2353家。

  扬尘污染治理全面强化。我市制定了工地开复工验收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三员管理制度及“三色督导令”制度,建筑工地基本落实“六个百分百”管控要求,完成了80辆渣土车辆密闭改造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在市区周边新建15个限高卡点、3个固定检查站、3个货运车辆清洗站,严控货运车辆市区通行。

  大气在线监控基本建成。我市城区55个微型空气站已全部建成,全市59个重点乡镇空气站已建成21个,完成率为35.6%。省定要求71家企业74套烟气自动监控设备安装任务,目前已完成建设65套,剩余6家(9套)企业长期停产已向省环保厅递交免安装申请。

  污染防治 任重道远

  大气污染防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专家分析,困扰我市大气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一是产业结构和布局带来的环境问题突出,历史形成的高能耗、高排放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二是市外道路过境车辆较多,极易产生大量道路扬尘。三是燃煤散烧污染仍较突出。市区目前已基本完成洁净型煤替代工作,六县(市)尚未建成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体系,且六县(市)中除武陟县、博爱县开展集中供热外,其余县(市)均未开展集中供热,致使采暖期散煤使用量大幅增加,大气污染尤为突出。

  尽管我市环保工作仍处于负“重”前行阶段,但蓝天白云不是梦。实现目标的关键在于深化工业企业管控措施,强力推进排污大户减排,重点整治砖瓦行业,全面减少碳素行业无组织排放,加强重点行业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大力推进城区工业污染治理。深化燃煤散烧控制,强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强化城区卡口管控,加快推进全市“煤改气”“煤改电”,着力推进洁净型煤替代,加快集中供热供气设施建设;深化扬尘污染管控,实施“以克论净”管控,强化“路长制”责任落实,加强工地驻场监管,严格施工工地监控措施,全面规划绕城通道等。

  大气污染整治和环境保护工作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持久战”,已经在这场攻坚战中取得阶段性胜利的焦作人民,必将继续巩固整治成果,高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扩大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积极探索绿色城市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美丽焦作”将不再是一种奢望,生态环境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也一定能早日实现。

  采访感言:

  大气污染防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焦作,有一种让人不由自主静下来的魅力,这就是生态之美!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需要较长过程,因此大气污染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大气污染治理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想实现目标,就要以更坚定的意志、更严格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同时,也希望公众广泛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监督身边的环境问题,履行公民保护环境的权利与义务,上下同欲,共同努力,为那一片湛蓝天空贡献力量。

  环境保护不仅是一笔“经济账”、一笔“长远账”,更是一笔“民生账”。充满民生情怀的焦作市委、市政府将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举全市之力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滚石上山的精神,高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