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创新龙头。示范区多措并举擦亮用好国家高新区“金字招牌”,出台《支持焦作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意见》,积极争取纳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共享政策红利;强化高新区管委会科技创新促进功能,加强科技统计工作,加强与科技部、火炬中心、省科技厅的工作衔接,争取政策支持,接受业务指导。
培育创新主体。目前,示范区拥有国家高企1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国安、天宝、德隆等15个在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国家级实验室3个,省级院士工作站6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23个;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21家;拥有高新技术产品200余项、科技成果340余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3.6件;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80余项。辖区46家重点企业与国内外50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长期合作机制,建成产学研联合体50多个。
建设创新平台。示范区搭建了创业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腾云电商产业园、科技总部新城4个创新创业平台和河南理工大学创客空间、总部新城创客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创业中心成功孵化出70余家高科技企业,目前在孵企业116家,科技研发类企业占比达73%。通过3~5年的努力,把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成占地700余亩,集创新创业载体、人才服务、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未来科技城,打造成我市创新、创业、创客、创投“四创联动”的重要平台。
集聚创新要素。示范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8个,博士研究生28人,副高级职称以上17人,培养市管专家6名、市级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个。制定了《进一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办法》《支持工业发展九条意见》等文件,有效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工业结构调整,拿出1000万元资金支持奖励科技创新。近3年,兑现区级科技奖励资金700余万元;2016年,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2.6%。今年,投入600万元支持河南中轴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研发新产品。
今年上半年,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2.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3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