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
在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如何做到人人尊法、守法,这是世界法治史上独一无二的课题。
【字幕】2014年10月23日 北京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精神融进民族精神血脉,法治文化注入国家文化内核,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法治力量深入人心,全民守法正在成为现实。
【推出片名:法治中国 第六集 全民守法】
【解说词】
中国自古就有“身正为范”的传统。“其身正,不令而行”,官员对于社会风气的引领作用十分关键。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能不能得到遵守,法治能不能切实推进,广大人民群众首先把目光投向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
推进全民守法,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字幕】2015年2月2日 北京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解说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尊法学法、立规矩守规矩方面率先垂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三次集体学习聚焦法治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率先严格执行八项规定。
党中央的行动就是最好的榜样,就是最强的动员令,有力地推动了各级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解说词】
2016年年底,一份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重要文件,摆在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面前,让他们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根据这份《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并将履职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的严格问责。
此前,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对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作出具体规定。意见特别提出,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字幕】2015年2月2日 北京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一个人纵然有天大的本事,如果没有很强的法治意识、不守规矩,也不能当领导干部,这个关首先要把住。
【解说词】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如果领导干部不尊法守法,怎么让群众信仰法律?领导干部在遵守法律面前不仅没有例外,而且标准更高,要求更严。
【解说词】
行政诉讼,老百姓称之为“民告官”,是帮助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督促政府及官员依法行政的制度设计,是一个国家法治进步的“晴雨表”。
2014年11月,已颁布25年的行政诉讼法迎来了一次重大修改,正式确立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解说词】
执政者践行法治,首先要增强宪法信仰,使宪法精神内化为执政者的施政准则,让依宪施政、依法施政,扎根于每一位执政者心中。
法律工作者是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对建设法治社会,推动全民守法起到主力军作用。
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2月印发《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按照意见,现行司法考试制度将调整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除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之外,扩大了需要参加考试的法律职业范围。
【解说词】
国家机关不仅要执法、守法,还要肩负起全民普法的重任。这是推动全民守法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国家机关首次被明确为法治宣传教育的责任主体。“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中国策”,体现了执政党的智慧。
【解说词】
全民守法,需要有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制度安排。
2013年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行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按照意见,实行了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从普通信访事项中分离出去,导入司法渠道,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程序处理。
【解说词】
全民守法,百姓还需要便捷的法律服务路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部署,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司法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就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建立遍布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作出安排。把公共法律服务定位为公共产品,这是对法律服务在认识上的一次提升。
【解说词】
全民守法,离不开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任务。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褒扬和激励诚信、约束和惩戒失信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解说词】
全民守法,最终要靠激发全体人民的法治热情。
从学龄儿童,到耄耋老人;从“法律进寺庙”,到多地积极探索的农村普法新模式;从“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普法通知书”制度,到各地正在积极推广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活动;从普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到网站、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等网络新渠道开展普法活动,一个全社会大普法的格局正在形成。
【解说词】
法治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人,法治建设必须靠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字幕】2017年5月3日 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希望你们能够珍惜现在的学习时间,开足马力,好好地学习,我对你们,充满了期待!
【字幕】2017年5月3日 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我国广大青年的精神风貌向世人表明,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民族是大有希望的!
【解说词】
这个夏天,中国的年轻人相信,法治中国的大厦将在他们这一代人手中变得更加坚固、辉煌。因为在当今中国,法律的精神已浸润神州大地,法治的信仰已铭刻亿万人民的心田。
【字幕】2017年7月26日 北京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解说词】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解说词】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时光在日晷的刻度中,如流水般飞逝,不舍昼夜。掌舵中华民族航船的中国共产党,正在建设法治中国的道路上劈波斩浪。
沧海横流,首在掌舵;长风万里,破浪前行。世界东方,奋进中的法治中国,正不断汇聚起磅礴澎湃的伟力。这伟力,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明辨大势的战略胸怀,来自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
我们党用实际行动向世人昭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决心,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字幕】2014年10月23日 北京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解说词】
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是一场深刻而重大的社会变革。这辉煌前景,这神圣使命,已经点燃了亿万人民的法治热情。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将不断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崭新篇章。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法治中国,将昂首走向胜利,走向未来!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