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少数人靠执纪,多数人靠教育,根本上靠制度。
对党员干部而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宗旨,为民干事是立身本分。退一万步说,拿了工资就要干事,这是起码要求。不可否认,当前为官不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所存在。各级领导很着急,因为工作推不动;广大群众很有气,因为办事不太顺。对于为官不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实践证明,教育和科技是两条良策。
所谓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引导党员干部把“做事”而不是把“做官”作为最高追求,增强对为官不为的免疫力。有的人“为官”之所以“不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官帽子”看得太重,把“升官”作为唯一目标,能提级、升职干事就有积极性,否则就消极无为。
教育引导之外,也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干部履职行为的监管和考核,增强对为官不为干部的约束力。置身于一个信息化、数据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互联网时代,运用手机APP、微信群等现代科技手段强化执行监督,可以更好地管理、考评党员干部。对待为官不为,如果老办法已经产生“抗药性”,不妨换换新“药方”,用信息化、数据化手段量化监管和考核,从而解决干部履职不到位、失职失责的老大难问题。
做官有止境,干事无止境。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少数人靠执纪,多数人靠教育,根本上靠制度。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我们就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让干净的人有更多干事的机会,让干事的人有更干净的环境,让那些既干净又干事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施展才华、脱颖而出,真正实现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互促共进”。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