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颖祯
从部队复员后,穆治强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交通运输执法工作中,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了近20年,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作者、路政业务能手等荣誉称号。
交通执法工作中,客运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没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工作难以胜任。今年4月份,穆治强担任市交通运输局执法处五大队客运执法组组长,从接到工作任务的那一刻起,他就组织客运管理组的队员开展业务学习。在他看来,当前的执法工作不仅要业务熟练、忠于职守,还要注重在执法过程中使用“执法艺术”和服务型执法,只有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树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良好社会形象,才能将执法的艺术性、服务性完整地体现出来,这样的执法工作才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期盼。
今年5月9日,在处置一起三名外地来焦游客投诉出租车的案件中,涉事车辆的驾驶员是位年近60岁的林姓老汉,当穆治强他们出示证件、说明来意后,林某情绪激动,破口大骂执法人员,并叫来他的两个儿子一起阻挠执法。面对突发情况,穆治强不愠不火,站在服务全市“四城联创”攻坚的大局,一直向林某的儿子和周围不明真相的群众做解释工作,凭着真诚和耐心做通了林某和他儿子的思想工作,化解了矛盾,林某也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5月20日,在执法人员的见证下,林某亲赴鹤壁,当面向三名游客道歉并作出适当补偿,三名游客也被林某的诚意所感动,当面谅解了林某。
避免激化矛盾、圆满结案就是穆治强所追求的。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执法案件就是“要一碗水端平,要阳光,要透明”。可谁又能真正理解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的艰辛和困难呢?每当遇到棘手的客运案件,只要穆治强一到场,各种问题迎刃而解,他提出的独到见解总能令当事人心服口服。穆治强已从当年青涩的路政员成长为交通执法工作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