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匾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它往往集书法、雕刻、文学于一体,是民间精神文化的传承。古时,不论达官显贵,还是普通人家都喜爱悬挂牌匾以彰显德行,古人也爱赠送牌匾以盛赞他人。此外,令牌匾研究者着迷的是许多牌匾在默默地诉说着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近日,博爱县文史爱好者何世国在该县清化镇街道一处老宅内“偶遇”一块牌匾,因年代久远,牌匾已有破损,但上书“冷面寒心”四个大字仍苍劲有力。仔细端详,该牌匾为普通杨木质地,长176厘米、高73厘米,上款“同治十二年正月之吉”,下款“信士胡丙成暨男法元、法堂敬叩”。
“冷面寒心”何意?
如果按照现在的解释,这难道是送牌匾的信士胡丙成在骂人?当然不是。何世国解释,“冷面寒心”应是在张表主人威武不屈、正义凛然,使人心生畏惧。
难道主人是习武之人?
此时,老宅现在的主人张子江说,张家世代有习武传统,其高祖父张清臣曾赴开封参加乡试高中武举,他的爷爷、父亲也喜爱舞刀弄枪。清化镇上的许多老人都知道,他的父亲张教富早年就一直带领年轻人习武,每年元宵节博爱县城民间文艺会演,由张教富带领的耍老虎表演是一大看点。
有一则故事在清化镇流传已久。有一年,张家对门的赵家兄弟去开封参加乡试,赵家人很有钱,就聘请张清臣负责指导、服务赵家兄弟。结果,赵家兄弟落榜,张清臣却高中了,这件事在乡邻间引起不小的轰动。据说,张家的老人都见过张清臣练功的情景,能提着练功石转圈。
那这块牌匾是胡丙成赠送给张清臣的吗?经查阅张氏族谱,并结合老人们的记忆,张清臣应当生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卒于1953年,在家排行老三。也就是说,胡丙成赠送牌匾时,张清臣还是孩提。这块牌匾或是赠给张清臣父兄的。
胡丙成为何送牌匾给张家呢?
何世国说,明清两代清化镇上习武成风,许多习武之人纷纷开镖局,养家糊口。到了清代,博爱怀商发展渐入鼎盛时期,许多怀商长年聘请镖师保驾护航。在诸多博爱怀商中,胡氏怀商是一支强劲力量。在博爱县城青莲寺内怀商捐资修建清化城墙的功德墙上,也有胡氏怀商的身影。张家祖上或开镖局,帮助过怀商胡丙成。
何世国说:“一块牌匾,几段小故事,便嚼出了历史的味道。关于博爱武术史,关于博爱怀商,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后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