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了,有一个人一直让我发自内心地敬重!他的事迹,经《焦作日报》深入挖掘,感动了无数人。
10年了,有一种情怀一直在我心中涌动,大孝至爱,对家人,对亲人,对身边的人。
他是谢延信,焦煤集团鑫珠春工业公司的一名普通矿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种情怀是善,是孝,是我们待人接物的准则和底线。
因为履行对亡妻的承诺,履行对亡妻一家人的责任,原本姓刘的刘延信毅然改姓谢,走进了亡妻这个不幸的家庭。
22岁,妻子去世,留下不满40天的女儿;27岁,岳父中风瘫痪;38岁,体检查出自己患有高血压;40岁,18岁的女儿右眼意外受伤,因无钱医治,几乎失明;51岁,患脑溢血,落下记忆衰退、行动不便的后遗症……这就是谢延信充满艰辛的人生。但在人们眼中,他笑对人生、乐观向上,脸上始终挂着标志性的微笑。
40多年来,他将自己的爱心全部倾注到亡妻的3位亲人——瘫痪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呆傻的弟弟身上,直至3位亲人先后去世。
为了这个家,他在妻子去世10年后才再婚。1990年,他在自己患病后,又与再婚的妻子谢粉香共同伺候前妻的3位亲人。在40多年的时间里,他用真情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孝之歌。
《焦作日报》最先报道谢延信的先进事迹。2006年7月14日刊发在《焦作日报》上的《33年的承诺》一文,引起了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记者的注意。当年8月31日,饱含深情的《一诺至孝30载》一文在《人民日报》发表,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作出批示,要求对谢延信的先进事迹给予宣传。
此后,焦作日报社又派出多名记者,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采访报道谢延信的先进事迹,尤其以谢延信的18个小故事最为精彩,为2007年中宣部组织的采访团采访报道谢延信先进事迹提供了鲜活素材。
首届“全国道德模范”“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十佳孝贤”“中华孝亲爱老之星”……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谢延信没有改变一贯作风。在送走妻子的3位亲人之后,他也因疾病缠身多次住院治疗,但无论生活中有多少艰难困苦,他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与人为善,不改初衷。
如今,年已65岁的谢延信退休在家,因疾病缠身,隔不多久就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谈及自己的动人事迹和巨大影响,老谢说得最多的就是“没啥”“应该的”。说到《焦作日报》等媒体对他先进事迹的宣传,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把俺说得太好了!”
不为功名利禄,只求一诺千金;不放弃肩负的责任,只倾尽心底的善良。这就是平民典型谢延信,虽只是一名普通矿工,却闪耀出人性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