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来焦作看朋友,我就喜欢上焦作的山水,喜欢上焦作的人。去年年底,我在山阳区中星街道李河村住了下来。焦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李河村80多孔古窑洞群的保护和利用正引起许多人的关注,我希望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李河村做些事,把李河村打造成焦作的艺术家群落。”近日,记者到李河村采访时,见到摄影家李宗泽。
李宗泽年近六旬,上世纪八十年代,服完兵役后被分配到国有照相馆当学徒。在数码相机开始普及时,他却买了“仙娜”,玩起4X5大画幅。数字影像时代到来,李宗泽对传统胶片割舍不掉。他说:“数码摄影一张照片的形成只需几秒钟,少了传统方式的拍、冲、显影等过程,感觉少了创作中缓慢发酵的情感。数码相机有很多优点,胶片在当代没有优势,选择胶片是个人的情结与习惯。”
李宗泽制作的巨型相机在国内摄影界引起轰动。“在摄影史上看到巨型相机,出于好奇,想尝试做一个巨型相机。”李宗泽说,“2014年,我用网友提供的2700毫米制版镜头,自己摸索着用铁片做了几个大小不同的光圈。成像板长、宽用1.2米钢架钢板制成,在这个相机中集取景、构图、移轴、聚焦功能于一身,并承载胶片。前后反复改装卡车,花了一年多时间,改装成巨型卡车相机。”因此,他被业界人士称为“卡车相机哥”。
5吨载重、1.7米宽、5米长的箱体是巨型相机的主体,里面承载着照相机本身具有的镜头、感光材料、成像板等部件,还有显影、定影等冲印设备。车厢内又套上两个大小不同、可移动的箱桶,箱桶拉开11米长,可拍摄1.2×1.2米的底片,相当于1667张135底片,可获得2.5亿像素的影像。拍摄一张照片要用4个小时左右。
去年年底,李宗泽到李河村后,住在两孔窑洞内,命名为“泽荷居”。在这个农家院里,他养了几只公鸡、三只流浪狗、一只流浪猫,栽种了荷花和玉米。李宗泽还是一个收藏家,两孔窑洞内外,他把许多年来收藏的东西都布置起来,古朴高雅,常常吸引焦作内外的朋友前来拜访。
“李河村沟中有许多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宅院和窑洞。可惜许多房子没有利用起来,村里还有许多古树,这都是很好的资源,有待保护和利用。目前,众多媒体和各级领导、市中医院扶贫帮扶队等都十分关注李河村古宅院和窑洞保护及利用问题。我在北京宋庄待过几年,宋庄作为艺术区,艺术人才集聚,已形成北京乃至中国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艺术家群落。焦作还没有一个艺术家汇聚的场所,李河村地处郊区,交通便利,具备吸引艺术家入驻的基本条件,可以建成焦作艺术之家。”李宗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