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但是,随着城市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老城区专业市场的弊端日益显现。据调查,由于我市很多专业市场都是自发形成的,市场布局混乱,存在遍地开花、无序竞争现象,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难以形成在区域内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市场。
先从硬件方面来看:第一,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专业市场的商品集散量急剧上升,产生大量的客流、物流、车流,由于道路、交通、停车位等跟不上,加重了交通堵塞。第二,大多数老旧专业市场的消防建设管理不规范,经营、仓储和居住“三合一”现象普遍存在,存在安全隐患。第三,我市专业市场大都位于中心城区主干道两侧,建设年代久远,市场设施陈旧,管理粗放,环境脏乱,影响了城市形象。家住和平街市场附近的邓先生说:“市场周围到处是摊点,到处是乱停乱放的车辆,到处是随手乱扔的垃圾,堵车更是堵得一塌糊涂。整治一下好一点,过几天又恢复乱象。”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许多建材市场的商户把商品摆到门外。面对记者的疑问,老板不以为然地说:“地方太小,不放这里放哪儿?”
再来看一下经营业态方面的情况:首先是物流问题。我市专业市场与外界的商品往来主要依靠公路物流,由于专业市场全部位于中心城区,距离高速路口较远,导致这些专业市场进发货极不方便,商户运营成本增加,严重影响专业市场的辐射范围,制约专业市场做大做强。其次,交易方式落后,信息化程度低。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上交易越来越方便,专业市场原有的功能优势受到了极大挑战。目前,我市专业市场大多停留在最原始的商业模式,缺乏与信息、物流、展览等相关行业的对接,明显落后于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出路:整合外迁,转型提升
老旧市场的转型提升是每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发达城市一般通过对老旧市场的关闭外迁和改造提升,来推动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有步骤、有计划地对我市城区老旧市场进行改造搬迁提升,已经迫在眉睫。
采访中,一些老旧市场的商户表示,他们很迫切地希望政府对专业市场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哪里可以做?哪里在多长时间内要搬迁?新市场规划在哪里?新市场的定位是什么?有了这样的规划,商户们才可以安安心心地选择市场,踏踏实实做生意。经营高档门窗的刘女士说,从内心讲,她很希望政府能够打造新的现代商业集聚地,但是这个商业集聚地必须具有吸引商户和客户的魅力。她希望外迁到新的承接地,拥有良好的经营环境、集中的物流、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中会展和推广活动,扩大客户群,提高经营效益。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外地市有许多成功的老旧专业市场整合外迁的成功案例。山东临沂围绕商城国际化布局,高度重视市场建设,先后经历了地摊式农贸、西郊大棚、专业批发市场、临沂批发城、临沂商品城、国际商贸城6个阶段,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市场集群,昔日的沂蒙老区如今成为中国的“市场名城、物流之都”。
有着“天下第一街”美誉的汉正街,作为湖北武汉的著名商业品牌,曾经风云一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破旧、杂乱的汉正街及其落后的商业形态已经过时。2011年3月,武汉市委、市政府作出汉正街市场整体搬迁改造的重大决策,引导汉正街市场整体搬迁至黄陂区汉口北市场,成为“新汉正街”。汉正街又一次写下传奇,为大城市的老商品市场改造与升级探索出一条新路。
上海从2016年开始,陆续将几十家专业市场外迁,所有建材市场3年内全部迁移。上海九星市场全部拆除后,将建高档商务住宅区。上海佳景佳建材区、居年家具市场、砖桥建材批发市场、恒大建材市场、万家月建材市场、北际建材市场等也陆续外迁。
我省的省会郑州市,早在2012年就启动了商贸市场外迁计划,华南城、华商汇等大型市场集群成为热门承接地。截至目前,郑州170多家专业市场外迁,形成了商贸物流业的新格局。市场外迁后的郑州中心城区重新规划建设,城市功能得到较大改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老旧专业市场整合外迁是一个涉及众多问题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好的规划来引领、一个好的机制来支撑。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运作、业态研究。针对目前我市老旧专业市场现状,记者认为,应该尽快制定专业市场整合外迁规划,将专业市场的发展与市政规划、城市建设相结合,与旧城改造片区相衔接,与道路交通、环保要求相适应,通过整合资源、集聚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新格局,从而带动我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