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按照市委书记王小平“把绿色变成焦作底色”的指示精神,掀起建设绿色焦作的高潮,北山绿化、城市绿化、高速公路绿化、廊道绿化、平原绿化,演绎绿色崛起,美丽焦作的蓝图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本报记者 杨仕智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会点,把绿色变成焦作底色,成为“百年煤城”的选择,这是事关这座城市前途与命运的抉择。
2016年,市委书记王小平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出发,指明了“把绿色变成焦作底色”的前进方向,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建设美丽焦作的进军号令。
为了书写焦作百年历史上最美丽的一页,全市上下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从山上到山下,从陵区到滩区,从城市到农村,到处摆开绿化焦作的战场,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绿化高潮,北山绿化、城市绿化、高速公路绿化、廊道绿化、平原绿化,捷报频传,硕果累累,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绿色发展之歌。
书写“百年煤城”最美丽一页
时代催人奋进,使命激荡人心,绿色发展呼唤生态支撑。
把绿色变成焦作底色,既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郑焦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美丽家园的需要,又是我市继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后,在新起点上再发力、再提升的具体行动,意义重大而深远。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正深刻影响着这座“百年煤城”未来发展的走向。
2016年6月14日,刚上任不久,王小平就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做好北山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2016年6月2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在暗访北山生态环境治理情况时,坚定地说:“要把北山治理作为抓好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突破口,痛下决心、硬起手腕,从严监管、综合施治,坚决打赢北山治理攻坚战,推动焦作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打开尘封的记忆,不难理解焦作人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望。焦作,这座“因煤而兴、以矿起家”的重工业城市,曾以“黑色印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灰暗的天空下,黑色的煤山,黑乎乎的煤矿工人,撒满煤灰的道路和建筑……
由于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长期以来污染比较严重,生态环境一度制约着焦作经济社会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我市生态环境逐渐好转。上世纪90年代末,市委、市政府又因地制宜地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旅游产业,终于实现资源环境瓶颈倒逼下的奋力转型。
焦作人在思考:怎样的力量,才能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2012年,我市从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决策,力图还大地绿水青山、还天空清新蔚蓝、还百姓绿色家园。
几年奋战,绿色不断扩展,焦作赢得尊重。去年金秋时节,在全国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我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在新起点上如何再发力、再提升?
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生态立市战略。王小平向全市人民发出动员令:“要把植树造林、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焦作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升焦作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打一场植树造林攻坚战,在较短时间内让城市穿上绿色盛装,把绿色变成焦作底色,让生态福利惠及百姓。”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市拉高标杆,超前谋划,按照高标一流的要求,依据《河南省焦作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结合《焦作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焦作市园林局三年大提升计划》《大沙河生态治理及水源提升工程工作方案》《焦作市公路交通三年建设方案》等,把植树造林、绿色发展放到建设“四个焦作”的大局中去考量,与“四城联创”、中心城区三年改造提升计划、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等结合起来,精心编制了《焦作市森林城市建设三年提升计划》,为绿色发展再发力、再提升指明了路径。
同心播绿 大地植绿
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一场市、县、乡、村四级抓绿化,市直各单位齐参战,全民投身植树造林的高潮在怀川大地上迅速掀起。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五大班子领导和来自驻焦部队及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的近1000人,到解放区影视湖北侧山地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王小平挥锹植树,并叮嘱大家:“植树造林栽的是财富,是活力,是建设美丽焦作的希望,各县(市)区要抓住当前造林绿化的大好时机,以必胜的信心、高昂的斗志和实干的精神,迅速行动起来,投入春季造林绿化工作中去。”全市当天参加植树造林的干部群众多达3万人。
为了推进春季植树造林和公路绿色廊道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生态立市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全市一项中心工作来抓,王小平、徐衣显多次批示,多次听取汇报,不仅在总体方案制订上亲自把关、提出要求,而且在百忙之中多次率领市五大班子、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主要领导深入现场观摩指导造林绿化工作,为扎实推进绿色廊道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市委督查室成立4个督导组,市林业局成立5个督导组,不间断地对各县(市)区及市直各有关单位的植树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在全市营造“比学赶超”的造林绿化氛围,形成了推进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植树造林大会战中,各地各部门紧扣“一赛一节”,掀起植树造林高潮,路旁、堤岸、山上、城内造林绿化遍地开花,高速公路绿化、公路绿色廊道建设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今年年初以来,全市共建义务植树基地27个,面积0.49万亩;参加义务植树90.35万人,栽植各类苗木392.33万株;公路廊道绿化新栽植苗木1.81万亩、176.78万株。
高速公路绿化、绿色廊道建设、南水北调总干渠绿化,既是围绕“一赛一节”重点打造的亮点,也是今年造林绿化的重点,更是森林城市建设三年提升计划的重中之重。市林业、园林、交通、国土资源等部门和各县(市)区肩扛“把绿色变成焦作底色”的重要使命,忠诚担当,激情作为,在高速公路、绿色廊道、南水北调总干渠沿线摆开战场,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植树造林高潮。
武陟县在高速公路绿化和公路绿色廊道建设中,按照“将高速公路两侧建设成为绿化层次丰富、四季有绿的生态带、产业带”的要求,大手笔规划,大资金投入,大规模植绿,把郑焦晋、郑云高速公路和国道327武陟段沿线打造成了景观带、产业带和生态带。
绿色变底色的美丽焦作
一个以绿色做城市底色的美丽焦作、富裕焦作正阔步向我们走来。
看高速公路绿化,以郑云、郑焦晋、长济、焦桐高速公路为主战场,沿路各地齐发力,大搞植树造林,绿化面积达到1.06万亩,条条高速公路变成流动风景线。
看公路绿色廊道建设,公路绿色廊道自去年10月份启动以来,总里程达到220公里,栽植面积1.3万亩,道路两侧新植的雪松、国槐、大叶女贞、银杏、樱花等各种乔木长势喜人,人在路上行,似在景中游。
看南水北调总干渠绿化,把造林、造景、造富、造福紧密结合起来,植树造林0.37万亩,干渠两侧变成养眼的景观林带、富民的经济林带和优美的生态林带。
看北山绿化,通过覆盖黄土、植树种草等方式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截至目前,在北部山区植树50.9万棵,0.54万亩北山生态通过植树得到恢复,0.19万亩已通过种草实现绿化,0.18万亩宜耕山区复耕到位,荒山、荒坡、废弃采石场披上绿装。
看高速公路口、主干道交叉口和城市出入口绿化,处处浓墨重彩,播绿、造景、美化、亮化,提升了焦作形象。
看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征迁,焦作城建史上最宏大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仅仅4个月,就征迁4008户、1.8万人,征迁房屋面积176万平方米,实现了协议签约率、房屋搬空率、拆除率3个100%,创造了焦作城建史上的伟大奇迹,为打造焦作最美的绿色风景线创造了条件。
有山皆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千壑鸟鸣,这是记者在焦作南太行看到的绿色生态美景。北山治理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完成后,我市及时将治理工作重点转到北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上来,对北部山区生态破坏严重的区域覆土、植树、撒草。如今,缝山公园、龙翔矿山公园、黎明脚步公园、白鹭湿地公园等一批集休闲、郊游、健身、娱乐、科普为一体的矿山公园,既为我市人民打造了一道南太行绿色屏障,又提供了多处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场所,矿山治理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焦作变绿了、变美了,全域旅游也火了。据统计,仅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就接待游客101.07万人次,同比增长9.76%;实现门票收入4668.13万元,同比增长3.37% 。
采访感言:把绿色变为焦作底色,是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生态立市”战略,建设美丽焦作,实现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是谋求焦作更高品位、更高水准、更高境界发展的科学路径,必须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了绿水青山,就守住了金山银山。我们要咬定绿水青山不放松,真正把焦作建设成为兼具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和谐之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机统一的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让焦作在中原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加出彩,让焦作人民在山川秀丽、风景如画的优美环境中生活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