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冬)经过连续几周的全力攻坚,目前,市城管局承担的“四城联创”5项集中攻坚任务大部分已经完成,市容市貌更加规范有序,环卫基础设施更新完善,违规设置的大型户外广告基本上拆除。整治过后,就进入长效化管理阶段,为巩固“四城联创”来之不易的成果,市城管局以“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抓手,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市容市貌是城市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市城管局通过开展“四城联创”集中攻坚行动,清理各类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近3万处,全面取缔沿街餐饮门店店外经营,整治完成率保持在95%以上,并疏堵结合,建成解放区建设路凯莱酒店夜市、山阳区丰收路乐兴夜市等标准化夜市,解决了私自搭建经营性大棚等老大难问题。
在户外广告与门头招牌整治方面,市城管局拆除各类违规设置的大型户外广告7000多块、12万平方米,拆除率在97%以上;改造门头招牌498块,督导沿街50家景观照明建设单位按时完成了亮灯任务。
在环卫设施建设管理方面,城区156座公厕、85座垃圾中转站全部进行了提标改造,80家临街单位所属公厕实现了对外开放,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和来焦游客。
针对市容秩序极易反弹的特点,市城管局创新市容市貌管理方式,在“大城管”的框架下,积极探索建立城管统筹、社区监督、商户自治、市民参与的“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首先提高认识,改变过去单纯将商户视为管理对象的错误认识,消除城管人员与商户的对立。该局通过与街道、社区联系,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商户开展联谊活动,加强宣传教育,让商户由被管理者转变为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四城联创”活动。其次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好“数字城管”的作用,通过建立城管信息队伍,提高及时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实现全社会动员、各部门联动的目标,力促城市管理走上精细化、常态化轨道。第三是精细管理抓亮点,大力培育城市示范路,力求抓好一条路、影响一大片的效果。抓亮点必须走出固有的思路,要敢于啃硬骨头,瞄准过去老大难、易反弹的区域发力,不整治好决不罢休,切实夯实城市管理的群众基础。第四是增强全民参与意识,针对城管部门普遍面临的执法人员少、承担任务重、管理范围广等问题,通过推行“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让街道、社区承担更多城市管理责任,让商户相互监督、自我管理,努力营造多元共治的氛围。
下一步,市城管局一是完善审批机制,明确户外广告设施的管理原则和公开拍卖思路,逐步推行“资源政府垄断、投资主体明确、运作程序规范、管理科学到位”的户外广告管理新模式;二是实施样板工程,指导中心城区选择可操作性强的街道,从临街店铺门头装修抓起,既突出个性,又讲究统一,先期建成一批样板街,供其他街道参观,力争用2年时间,确保中心城区户外广告与门头招牌整治任务全部完成。
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上,市城管局下一步将紧扣“城市双修”工作,按照住建部的相关标准,打造一批使用方便、环境整洁、群众满意的精品公厕和一批无异味、无蚊蝇、管理规范的垃圾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