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
2013年3月14日,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新的历史时期,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经历深度调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发生深刻变化,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变得空前紧密。
世事如棋。置身新的时空坐标,中国外交如何布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周边局势,中国将如何处理同各方关系,如何维护和延长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开局落子,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着重要标志性意义。2013年3月18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进行首次出访,首站——俄罗斯。
此访期间,双方共签署32项合作文件,数额大、期限长,被称为“世纪合同”。务实合作,深化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而两位领导人之间坦诚投契的交流,则进一步明确了中俄关系发展的大方向。
【解说词】
2013年3月23日上午,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会议厅座无虚席。正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在这里发表演讲,创造性地提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
【解说词】
2013年秋,习近平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途经欧亚地区。俄罗斯此前也针对这一地区提出了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计划——欧亚经济联盟。二者之间如何协调,成为中俄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
【解说词】
2014年2月上旬,时值中国马年春节,习近平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赴俄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利用这次“体育外交”的机会,习近平还开展了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向普京介绍“一带一路”倡议。
【解说词】
2015年5月,习近平再次应邀赴俄,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
此访期间,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大陆上取得的一个重大进展。中俄之间这一战略共识,也得到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积极响应和支持。
2017年5月,普京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两个月后,习近平再次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对中俄关系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
5年来,两国元首在各种场合会晤20余次,频繁的互动、深厚的友谊,引领两国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中俄关系的发展已经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成功典范。
【解说词】
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起,美国也开始面临一个新的现实,那就是中国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持续迅猛发展。
【解说词】
2016年11月,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在当时许多人看来,这给本已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正当国际社会揣测新时期中美关系未来走向时,习近平决定应邀赴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世瞩目的首次“习特会”,于2017年4月6日至7日在这里举行。
两天时间里,习近平和特朗普进行了7个多小时的深入交流,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建设性基调。双方宣布建立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4个高级别对话机制。
海湖庄园会晤之后,特朗普更是在多个场合表达对习近平的敬重,对会晤成果“十分满意”。
【解说词】
5年来,习近平作为中国“首席外交官”,将热爱和平、谋求共赢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传递到世界各地。
习近平与特朗普海湖庄园会晤后仅一个月时间,中美双方宣布,已就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达成10项共识,涉及农业、金融、能源等多个领域;2017年6月,首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在华盛顿举行;7月,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举行。
【解说词】
2014年3月31日,习近平到访欧盟总部,这是中欧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对欧盟总部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以“桥”为喻,全面阐释中国对欧政策。
高密度、快节奏,11天里,习近平到访4个国家、2个国际组织,出席一场峰会,正式活动总计84场。
作为中欧合作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合作同时也在稳步推进。从北京到捷克,从塞尔维亚到波兰,习近平积极推动实现“16+1合作”同“一带一路”建设和中欧关系发展对接,谋求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解说词】
2015年12月25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正式成立,成为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解说词】
中国倡导成立亚投行,得到英国等欧洲各国纷纷响应。在亚投行57个创始成员国中,欧洲国家就有18个,占比将近三分之一。有分析人士说,这是中欧合作共赢的新成果。
【解说词】
2013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明确了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
【解说词】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倡议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5年来,创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访问期间,在习近平和柬埔寨首相洪森共同见证下,中柬双方共签署31份合作文件,涉及外交、产能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等多个领域,中柬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解说词】
大盘取厚势,官子有妙手。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5年来,习近平的出访行程,一半留给了周边,引领中国更加奋发有为推进周边外交。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同时,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诚心诚意同邻居相处,一心一意共谋发展,携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发展成果。
【解说词】
今天的非洲已不同往昔。“希望”“发展”“活力”,成为描述这块大陆新的关键词。中国同非洲之间,有着绵长而深厚的兄弟情谊。上世纪70年代,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而中国也在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援建坦赞铁路,树立起中非友谊的一座丰碑。
2013年3月24日,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刚刚10天,就来到非洲访问。
次日,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
【解说词】
2015年12月,习近平再次访非。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非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非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峰会上,习近平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帮助非洲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这“十大合作计划”正稳步落实。
【解说词】
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5年来,习近平出访28次,足迹遍及全球五大洲,实现对不同类型国家元首外交的全覆盖,引领中国外交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地位。
【解说词】
独行快,众行远。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对“21世纪国际关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给出了中国答案。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实现新拓展,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更加紧密。
面向未来,放眼寰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必将不断书写新的篇章,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