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郑州中小学开学典礼和新生“开学第一课”陆续举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回归传统成为今年最大亮点。而这点不仅体现在各学校的“自选动作”,无论是今年全国统一启用的部编本语文教材,还是教育部和央视制作的开学第一课,都将目光瞄准了传统文化。 (据《河南日报》)
回归传统作为开学第一课的“自选动作”,无疑是秋季开学的一大亮点。开学第一课,学校将传统文化作为第一课主题,让校园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味,让孩子浸润于优良传统中,实属难能可贵。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堪称民族之魂,蕴含着先贤古朴的生活智慧。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鼓励我们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校园开学第一课,具有很强的激励和导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能够主动地去承担传承、传播、弘扬的义务,将其列入开学第一课,可以在无形中让青少年更加自觉地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这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显得十分必要。
传统文化成为开学第一课“自选动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关爱精神,让其学会自强不息,对其人格塑造、情操培养、道德养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眼下,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还有许多亟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尤其在校园里,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往往局限于死记硬背上,缺乏真正的理解。对于传统文化背后所彰显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学生能够真正入脑入心,才谈得上是成功的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成为开学第一课“自选动作”,有助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进一步树立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品质。往深一层看,此举有利于青少年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近年来,“诗词综艺热”霸屏走红,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无限魅力。开学第一课,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将传统文化作为第一课主题,不应仅仅是2017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还应成为一项必要的“标配动作”,让孩子们形式多样地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盏“指路明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