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梦想为人类而澎湃,创新之火因梦想而燎原。
8月24日,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7年半年报,多氟多实现营业收入15.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9.76%。其中,锂电池及核心材料营收1.36亿元,同比增长40.74%;新能源汽车实现营收336.86万元,同比增长3217.52%。
仰望遥远的星空,探求氟元素在人类生活和工业应用中的无限可能。多氟多在12大中国新材料体系中的6个领域(新能源、电子信息、前沿性新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性材料)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在董事长李世江的带领下,多氟多先后承担和实施了国家“863”计划、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国家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项目、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等近20项国家级研发及工程项目;率先建成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无机氟化学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含氟精细化学品工程实验室等,申报国家专利378项,其中授权专利273项;制定、修订国家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共计88项。多氟多走出了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技术创新之路,牢牢把行业的话语权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从氟化工到六氟磷酸锂,从电解液到锂电池,再从锂电池到新能源汽车,多氟多成立18年来,走出了一条不断创新、不断拓展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洞悉氟业前景
8月1日,建军节。这天一早,李世江穿着整齐的工装,第一个站在多氟多大楼门前的广场上。“我当过兵,这一天对我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他告诉记者。
1967年,17岁的李世江应征入伍,5年军旅生涯奠定了他坚毅果敢的品格。退伍后,李世江进入化工厂工作,基于对知识的渴求,36岁时通过自学考入电大,获得了大专文凭。
上世纪90年代初,李世江被选到原国家化工部工作,并参与了1992年国家关于氟化工行业的一号文件起草。这段独特经历,让他早早洞悉了氟化工广阔的发展前景。
1994年他被焦作市作为专家人才引进到多氟多的前身——焦作市冰晶石厂。
焦作市冰晶石厂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已远远低于当时世界同行水平,企业濒临亏损的边缘。李世江上任后,带领新聘请的专家团队攻坚克难,历时3年,探索出了氟硅酸钠法制取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生产技术。这项技术利用磷肥副产品氟硅酸钠为原料,生产高分子冰晶石,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磷肥工业发展的“三废”污染问题,打破了国内几十年来以萤石为原料生产冰晶石的传统工艺。
“这项产品优于国家标准,却由于不符合标准遇到了很大的推广难度。我当时就明确一个原则,不能为了适应标准而降低我们的生产品质,而是要努力让标准提升。”李世江称,在多方奔走、介绍后,有关部门终于研究决定,由多氟多主持修订了新的冰晶石国家标准。此后,这项研究成果在2002年被原国家计委评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并获得了国家800万元的国债资本金支持。
1999年,李世江以冰晶石厂法人的身份与30多人共同出资成立了多氟多,走上了现代企业发展道路。
2010年5月18日,多氟多在深交所创业板发行股票2700万股,募集资金10.6亿元,成为我国无机氟化工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李世江也成了焦作市第一位公司上市的民营企业家。
创新脚步不止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李世江说。通过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多氟多已站到了创新的制高点。
2006年,李世江赴日本访问期间,一位同行的老专家对他说:“别看你制定了那么多国家标准,有那么多专利。但氟这个元素做好了,不是论吨卖,而是可以论公斤、论克卖的,比如六氟磷酸锂。”
“听了这番话,我一方面觉得脸红,另一方面又激动不已。”李世江回忆称,六氟磷酸锂就是锂电池生产需要用到的电解液,当时技术被日本企业所垄断,一吨要卖到100多万元。当时他就决定,一定要攀登这个技术高点,让老百姓用得起锂电池。
经过8年的研发,多氟多终于实现了六氟磷酸锂的技术突破,产能也从最初的两克、两公斤,发展到今年年底,预计年产将达6000吨的生产能力。
在多氟多研发出六氟磷酸锂之初,该产品由于打破了日本技术垄断,价格降到了40万元/吨。随着多氟多将产品质、量双提升,目前市场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已达20万元/吨左右。
六氟磷酸锂的成功,只是这些年多氟多创新研发生产的一个缩影。目前,多氟多的冰晶石、氟化铝产能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冰晶石占全国出口量的60%以上,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位,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5%;氟化铝占全国出口量30%以上,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位。
切入新能源汽车市场
2015年5月,多氟多出资约1.5亿元,通过收购股权和增资投资的方式控股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从而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开始了在创新发展之路上的又一次探险。
“三年发展靠运气,十年发展靠规划,三十年发展靠文化。多氟多已形成了非常好的创新文化。”李世江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仅是解决出行方式,更重要的是解决这个社会发展的方向。
目前,多氟多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实现生产,一个以锂电池为核心的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项目也正在建设中。
多氟多重点研发和生产采用软包叠片NCM三元锂离子电池。目前,多氟多拥有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产能为1亿AH,投资在建的两期项目共7亿AH(2.5G瓦时),其中焦作新能源3亿AH(1G瓦时)预计将于2017年年底陆续完成试生产,红星汽车4亿AH(1.5G瓦时)项目将于2018年完成建设。
红星汽车目前开发了纯电动SUV和纯电动物流车,正处于生产准备阶段。
多氟多投资成立河南多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从事低速电动车的研发和生产经营业务,与红星汽车主营的高速新能源汽车具有互补性。同时,河南多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多氟多锂电池的下游用户,和多氟多新能源汽车业务互补,产业链更加完整。
对于多氟多未来的发展规划,李世江称,多氟多将借助资本市场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把氟化工继续做大做强。今年6月,多氟多已与国内第二大氟化工企业宁夏金和化工有限公司进行战略重组,进一步提高了氟化盐的经营效率,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唯有创新者胜,唯有创新者强。李世江说,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