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请你们下午过来一下,光伏电站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双方一定要配合好,抓紧把这件事办了,不能再拖了。”
“你是李俊魁吗?村里老年活动中心已经开门了,可以过来看戏了。”
采访市民政局驻博爱县孝敬镇西王贺村第一书记王宏伟时,不时被他繁忙的电话所打断,通话内容几乎都与百姓的事有关。
8月初,虽已立秋,高温依旧。王宏伟擦着脸上的汗,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没法儿,这几天正考虑给村里的百姓上一个光伏电站的项目,解决百姓的用电和经济收入问题,还有村里一些老人经常到村里老年活动中心看电视、打牌娱乐,下午几点开门、有人没,他们都会打我的电话问一问。”
“只要能给百姓办一点事,我就觉得心里舒坦。”这是王宏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王宏伟原来长期在市民政局机关工作,2016年6月,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市民政局委派王宏伟到西王贺村担任第一书记,实施精准扶贫计划。
西王贺村位于博爱县的最南端,全村包括4个村民小组共385户1670口人,耕地面积940亩,另有1600亩沁河滩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种植村,以蔬菜、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紧靠沁河滩的偏远地理位置,严重阻碍了该村经济发展,因此,多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街道路多年没有整修,土路坑坑洼洼,雨天泥泞不堪,村容村貌严重脏乱差,群众没有活动场地,晚上出门眼前一抹黑。
王宏伟一到西王贺村,找了间简易房屋当宿舍,撂下铺盖卷就和村干部一起到村里、到农户、到田间地头转开了。
转一圈回来,王宏伟的眉头揪得更紧了。他思忖着,看来在机关坐久了,就很容易脱离群众,对农村的情况知之甚少。我一定要借这次驻村机会,为百姓实实在在办点事!王宏伟暗自下了决心。
村里有8户贫困户共14人,王宏伟调查后发现,他们致困的原因有的是孤寡老弱病残,有的是因父母长年卧病在床子女无法外出打工,有的是缺乏技术等。王宏伟分别找相关部门,先后为这些贫困户办理了低保、残疾证、医保,并为70岁以上的老人办理了小额意外人身保险。还有一些贫困户因为没钱盖房,房子破旧漏雨,王宏伟就积极争取资金,帮助贫困户翻盖了房子,有的暂时无法翻盖,他就买来防雨布帮着铺到房顶。
看到群众没有活动场地,王宏伟急在心上。于是,他找来村干部商量,决定给群众修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王宏伟顶着高温酷暑,几次往返有关部门,协调资金10万元,修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并安装了空调。现在,村里老人们茶余饭后都会到活动中心打打牌、看看新闻和戏曲,悠闲自在。62岁的朱兴旺老人一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豫剧《打金枝》,一边对记者说:“以前没有活动场地,只能串串门、遛遛弯,现在好了,每天吃过中午饭和晚饭,我就到这里看戏,可开心!”
然而,最令王宏伟心焦的是村里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村里的道路多年失修,坑洼不平,晴天灰尘遮天蔽日,雨天处处泥泞不堪,不要说影响村里经济发展,就是村民出门都十分困难。王宏伟向市民政局作了汇报,民政局表示大力支持,拨付了一笔资金,并通过“四议两公开”形式进行工程招标。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在去年严冬来临之前,把村里的6条大街和路两边的排水沟全部修整完毕,安装了路灯,并在全村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为维护村里社会治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村多年都是自己家在院里打一口小水井,水质很不好,百姓吃水可是个大事啊!”一次,王宏伟在入户调查时,许多村民向他反映。王宏伟认真记录下来,回到宿舍,就开始思忖如何帮村民解决吃水问题。
又是一番奔波,王宏伟找了许多部门,终于协调来13万元资金,打了一眼160米的深水井,又购买了压力罐,实现了24个小时不间断供水,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我身体不好,腿脚不利索,过去很少出门,现在路好了,又有活动的地方,我就经常出来转转。这个王书记来俺村后,给俺们办了好多事,可不简单哩!”51岁的村民李俊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身体又有残疾,提起王宏伟就赞不绝口。然而,最让李俊魁难忘的是有一次王宏伟到他家入户调查时,正说话间,李俊魁突然眼睛昏花,大脑顿时一片空白,意识模糊。看到李俊魁身体异样,王宏伟马上搀扶着李俊魁靠在椅子上安慰他不要动,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随同救护车把李俊魁送到了乡医院。次日,王宏伟又开车到乡医院看望,帮助李俊魁拿好药,又载着他出了院。
不仅贫困户打心眼里感激王宏伟,全村村民更感激他帮助全村脱贫致富。站在西王贺村村口,路边的几排现代化大棚即将竣工。村委会主任李三平说:“为了村里早日脱贫,王书记天天跑资金、跑项目,费了可大劲。在他的带领和积极协调下,村里现在建了很多蔬菜大棚,特别是正在建设的几座现代化大棚,投入使用后,预计年收入达25万多元。”
大棚建了、路修了、水井打了、困难户的问题解决了,但王宏伟最大的心愿,就是要让西王贺村的父老乡亲彻底摆脱贫困,都过上好日子。仅仅一年多时间,王宏伟的脸就变成了紫铜色,手背青筋突起,皮肤粗糙皲裂,和在机关时的他判若两人。但是,乡亲们的笑容变得灿烂了,王宏伟的笑容也更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