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行走在武陟县谢旗营镇亢杨村的道路上,放眼望去,一条条新修缮的道路平坦整洁,一根根新安装的路灯杆笔直挺立,一排排整洁的绿化带绿意盎然,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上群众正在自得其乐……说起家门口的变化,村民对驻村第一书记岳玉兴赞不绝口。
去年6月,武陟县地税局谢旗营镇地税所副所长岳玉兴被选派到亢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岳玉兴扑下身子,用实际行动让这个贫困村发生变化。
多走访、勤调研,理清发展思路
亢杨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1476口人,76户是贫困户。
初到亢杨村,岳玉兴面对的问题千头万绪,感觉开展工作无处着手。他坚持每周五天四夜吃住在村,到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建议。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他终于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
为拓宽工作思路,岳玉兴多次到周边的先进村进行调研,学习借鉴致富经验,并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多方征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制订出《亢杨村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精准扶贫脱贫规划》等,为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抓班子、带队伍,筑牢党建基础
为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用党建引领扶贫工作,岳玉兴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扶贫工作的讲话精神,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坚持“两会一课”制度,以此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扎实做好扶贫工作。
“通过开展党建扶贫,不仅使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得到了增强,还增强了班子的团结力、凝聚力,为开展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应彪说。
通过党建引领,该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岳玉兴把清理垃圾、打扫卫生列入工作计划,组织完成村内道路及文化广场的地面硬化,安装了路灯,建起了绿化带,制定了卫生公约。在县地税局的帮助下,该村修建了排水沟,初步达到了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的标准,让村民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好处。
重“输血”更重“造血”,抓好产业扶贫
苗木种植是亢杨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很多家庭都是单独经营,规模小,缺乏销售渠道。针对这种情况,岳玉兴与村两委会干部商量,在新洛公路南侧建立豫北苗木交易市场,一方面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一方面为小户经营者拓宽苗木销路。目前,豫北苗木交易市场已初步建成,可直接安置贫困人口40余人就业,年人均收入可达2万元,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
在狠抓物质扶贫的同时,精神扶贫更不能放松。岳玉兴通过多方协调,组织开展“道德讲堂”进农家活动,对家庭有矛盾、不孝敬老人、不关心小孩、游手好闲的村民,开展孝亲爱老教育,受教育群众52人。
“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通过这次活动,村里人的善行义举得到了表彰,而那些不孝敬老人的村民也感到无比愧疚,这样的活动意义很大,也很有帮助。”不少参加“道德讲堂”的村民这样说。
“扶贫工作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今后,我会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带领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岳玉兴满怀信心地说。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