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我今年刚60岁,与《焦作日报》复刊同岁。”采访李跃进时,他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
“在报社已工作34年,可以说大半生的经历和心血都倾注于我所热爱的这份事业,我的名字叫跃进,工作中也正如我的名字一样,不怕困难,敢于‘跃进’。”李跃进说。
李跃进1977年从事新闻报道,那年他19岁,是报社的一名业余通讯员。工作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写作。1983年,他调入焦作日报社,从此便于《焦作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报社工作30多年,他最先是从记者干起,后又到总编室、广告部、副刊部、经济部、政文部,再到后来的群工部和网络中心,无论在哪个部门,李跃进都兢兢业业,不断“跃进”。
在记者岗位上,他走企业、下农村、访群众,采写了大量好新闻。其中,他深入深山采写的《谁持彩练当空舞——云台山修陵公路采访纪实》被评为《焦作日报》复刊以来的第一篇好新闻;《一出起死回生的闹剧》和《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稿件至今被一些老读者津津乐道。在编辑岗位上,经他编辑的多篇稿件获得省、市好新闻一等奖。
1997年,李跃进担任群工部主任。他狠抓新闻内参和群众来信、来访工作,重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每年接待群众来访500余次,刊发读者来信600多篇、写内参400多篇,时任市领导先后在报社的20多篇内参上作出批示,使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受到市民一致好评。由于报社信访工作成绩突出,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李跃进被评为“市优秀信访干部”,被《中国地市报》评为“党报优秀群工干部”。
2006年12月,李跃进被任命为网络中心主任。面对新的挑战,他勇于创新,在报社党委的支持下,将原来的焦作新闻网、中国云台网、大河焦作网整合为焦作网,开创了“三网合一”的新网络平台,整合后的焦作网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深受广大网友和读者喜爱。刚开始时,让网络创收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李跃进做到了,他在经营上大做文章,开拓进取,为报社创收立下了不小功劳。
时任焦作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的杨法育对李跃进作出这样的评价:跃进同志到网络中心工作后,面临人员多、基础差、情况复杂的局面,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在经营创收上每年都能圆满完成报社下达的责任目标。李跃进推出的网络创收、“三网合一”也走在了全省地市报的前列,其他一些地市报纷纷慕名前来学习。
在采访过程中,李跃进多次谦虚地说,虽然工作年限长,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并不全是我个人的功劳,更多的是报社党委的关心、鼓励和支持。
“古人云,六十一甲子,报也花甲,人也花甲。希望焦作日报社在新一届党委的领导下,不断‘跃进’,勇于攀登,再创辉煌!”李跃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