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詹长松)每年冬季都是大气污染防治压力最大的季节。记者日前从市环境攻坚办获悉,为有效缓解今年“冬防”压力,我市提前安排冬季错峰生产工作,并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精准调控指挥,根据具体天气情况启动管控措施。
对重点污染工业企业,我市严格落实国家、省相关要求,要求各县(市)区加大对采暖季工业企业生产调控力度,按照基本抵消冬季取暖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原则,制订企业错峰生产计划,依法合规落实到企业排污许可证和应急预案中。其中,铸造行业在黄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应停产;水泥、砖瓦窑、陶瓷、玻璃棉、岩棉、石膏板等建材行业,除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企业外,采暖季全部实施停产;电解铝、氧化铝企业限产30%以上;炭素企业达不到特别排放限值的全部停产,达到特别排放限值的限产50%以上;涉及原料药生产的医药企业涉VOCs排放工序、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的农药企业涉VOCs排放工序,在采暖季原则上实施停产等。
对施工工地也实行错峰生产计划,合理调整开工建设周期。据悉,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我市将实施“封土行动”,市(县)城市建成区停止拆迁项目等施工工地土石方作业。对特许施工的重大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实行市长“一支笔”审批负责制,并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规模以上土石方建筑工地全部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等扬尘管控设施。实施扬尘污染“一票停工制”和建设单位“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扬尘污染管控长效机制。
同时,我市积极做好大宗物料实施错峰运输工作,对钢铁、有色、电力、化工、轮胎等涉及大宗原材料及产品运输的重点用车企业进行筛查,摸清产能与原材料运输比例结构,结合行业错峰生产要求,制订“一厂一策”的错峰运输实施方案。重点用车企业要提前做好生产物资储备工作,合理安排运力,封存企业自有车队中排放较高的车辆,选择排放控制水平较好的国四和国五标准车辆承担运输任务。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重点用车企业原则上不允许运输车辆进出厂区。各县(市)区要通过厂区门禁系统数据和视频监控等方式,监督重点企业错峰运输情况。
除此之外,我市还组织PM2.5防治专家组及市直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实行每天24小时轮班值守、研判、调度制度,进一步明确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主攻方向、研判污染天气状况。根据技术专家团队的研判分析结果,如预测可能发生轻度以上污染天气和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即刻下达管控指令,要求各地立即组织辖区内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启动相应级别的管控措施和响应措施,采取必要的应急减排措施,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抑制污染升级,实现科学精准治理大气污染,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