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①)成立最高规格的创建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分别任政委和指挥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指挥长兼办公室主任,市四大班子成员全部参与创建指挥工作,所有城区、乡镇(街道)党政负责人都上到第一线。
严格的督办考核办法出台。市级领导带队,明察暗访、集中督办、实地督查,建立工作清单,开展通报问责,实施联合执法,推动创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街巷、社区、学校、市场……每一处都成了文明城市创建的主战场,每个人都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人翁,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氛围浓厚、底气更足。
7月10日,我市召开“四城联创”第二次工作例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在会上强调,创建文明城市是“四城联创”的关键一环、重中之重,全市上下要增强全局意识,从展示我市精神风貌、发展成果、人民期盼出发,以决战的气势、冲刺的状态、扎实的作风、必得的信心,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塑造城市的美丽面孔
环境是一个城市的脸面。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就像是城市的“筋骨”。针对创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短板,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找准症结,一项措施一项措施地抓好整改。
北山治理、大气污染防治、污染围城整治……在“强筋骨”过程中,一次次精彩的专项整治战役,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市把北山治理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大气污染防治的突破口,严打北山私采滥挖,对非法开采和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实行销号管理,实施污染治理提升工程。仅用一个月时间,全市248处非法采矿点和710处非法矿产品加工点全部被依法取缔,对82家持证矿山企业实施全面整顿,北部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了明显好转。
2017年4月,我市在主城区开展11项集中整治行动,把群众最关注、最影响城市形象、最影响创建成果的11项内容作为整治重点,彻底解决“垃圾围城”“废品围城”“冶炼(土小)围城”“堆料围城”“涂装围城”五大影响城市形象、加剧环境污染、制约民生发展的顽疾,市“四城联创”指挥部通过明察暗访、现场点评、媒体曝光、召开通报会、发布“红黑榜”等方式推进工作,强力攻坚。
全市上下攻坚克难,清运平整垃圾330万立方米,清理整顿废品收购站点480家,取缔关停“土小”企业190家,治理沿街卖场堆料559处,规范各类涂装单位、企业302家,腾出土地5552亩,用于规划建设游园48个。
“自从污染围城治理以来,小区周边的垃圾堆全被清走了,我们小区居民都觉得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创建文明城市就是好!”看到小区周边以前如山的垃圾堆不见了,家住山阳区新城街道锦绣公馆小区的市民李先生看着眼里,喜在心头。
在市地税局门口,一位环卫工人笑着对记者说:“原来路边杂草丛生,你看现在这里,环境多好,工作之余能乘凉,休息的时候还能感受到文明的氛围,口渴了去地税局的志愿服务免费打水喝,创文明城市,好处太多了,说也说不完!”
开展“11项”集中攻坚战。在主城区开展农贸(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城区经营秩序治理,广告匾牌治理,城中村、居民楼院、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治理,城区“六小”门店治理,交通秩序整治,环卫设施建设和管理,城区夜市经营治理,洗车行专项整治,沿街报刊亭整治,提出了“八个一律”的要求,整治效果正在显现。
崭新的道路名牌齐刷刷“上岗”,占道经营、马路市场被取缔或疏导,背街小巷“脏乱差”的面貌一去不复返,一条条示范街区、一个个绿地公园被精心打造,全新亮相……
遵循新的发展理念,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一次次打赢专项整治战役,提升了城市颜值,绘出了“绿水青山”的如画美景,增添了城市神韵和风度,让广大群众为创建叫好。
厚植城市的文明素养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是全体市民的内在气质,全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用浓浓的情和爱塑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
“你好,这里是非机动车停止线,请不要过线停车……”8月11日18时,交通高峰期,在人民路和塔南路交叉路口,文明交通志愿者拿着小红旗,维持着非机动车道的秩序。
为打造志愿之城,每周五是焦作志愿服务集中活动日。城区394家各级文明单位的3万余名志愿者进驻68个交通路口、84条主次干道、32个公共场所、104个社区楼院,疏通城市交通“大动脉”,掀起了全市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潮。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志愿者服务组织1551个,志愿者服务队伍1850支,注册志愿者达20.6万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为这座城市注入大爱情怀,更为创建工作增添一抹暖色。
开展系列创建活动,提高市民参与率。市文明办、团市委牵头开展“我参与,我奉献,为文明城市添光彩”学雷锋志愿服务万人誓师大会;市直机关工委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了“党员志愿者在行动”,“走百街、进万店”志愿服务,“四城联创”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擦亮城市死角等活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牵头开展了百名警察包百条街道的“百警百街”和“礼让斑马线”活动;各级文明单位都积极参加市文明办组织的“单位携手社区 共创文明城市”活动;各城区组织开展了“‘四城联创’楼院在行动”等系列活动,真正形成了人人议创建、户户在行动的创建合力,使创建持续升温,让创建文明城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传播文明。城区14条主干道两旁的绿化带、路口,主要入市口,街心公园、主题公园和其他游园等公共场所设置650余处固定的图文并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雕塑;城区各类公益广告牌设置达2万余处,制作铁艺宣传栏347个,建立文化长廊97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4个;市区户外公益广告比例达到50%,社区庭院、公交车辆和社会服务窗口的公益广告设置率为100%……
道德模范能够带动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力量。
在我市,也不缺少这样的力量——以百名好人进讲堂活动为载体,塑好人之城。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百名好人进讲堂活动,涌现出谢延信、郝茂盛、任抗战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模范,“焦作好人多,好人在焦作”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目前,焦作好人库好人已达500余名,其中1名荣获全国道德模范,7名省级道德模范,8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5人入选“河南好人榜”,当选人数位于全省前列。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这些身边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为我市平添了无限魅力,并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以“百姓文化超市”为引领,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全市建起了文化超市,运用“互联网+”理念,将文化服务的主动权和“遥控器”交到群众手里,采用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的方式方法,很受农村群众的欢迎。以莫沟、陈家沟特色小镇为引领,推进文明村镇建设,积极开展人居环境达标村、示范村、特色村建设,“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家莫沟入选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陈家沟被誉为全世界“太极圣地”,涌现出温县岳村乡等9家国家级文明村镇,沁阳市王曲乡等18家省级文明村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前置条件。我市通过开展争做文明小使者、“我的中国梦”、“童心向党”、“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评选出焦作市“美德少年”230名,先后推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邱小二、“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武苗苗、“全国百名美德少年”贺林娟、“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王帅康等先进典型。开展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学生等各类评选活动,5所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学校”,7个班级被评为“河南省文明班级”。
创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逐梦“文明之旅”、助力“第一方阵”的路上,我市城市文明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创建带来的变化体现在群众的笑脸上。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在自觉加入创建行列中来,成为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力量。
采访感言:
文明城市创建,主体在民、根基在民、血脉在民。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记者发现,我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街道上,遵守秩序的车辆多了,乱穿马路的行人少了;市场里,规范经营的商家多了,随意占道的摊贩少了;邻里间,友善互助的故事多了,吵闹不睦的行为少了……
点滴变化,源自文明的浸润,饱含着市委、市政府创建文明之城的美好初衷,是全市上下的同心同德、群策群力。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风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既是对城市管理者魄力和智慧的考验,也是对焦作全市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考验。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我国综合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是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我们坚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焦作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