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6时起床,简单洗漱后直播:扫地、做饭、喂猪、插秧、捉黄鳝……90后四川泸州农民刘金银从今年2月起在网上直播农村日常生活,半年内收获近10万名粉丝,打赏8万多元。作为全村唯一留守的年轻人,刘金银的生活方式让亲友乡邻感到不解,即便获得了比打工更多的收入,父母仍觉得他“不务正业”。
乡村的日常生活,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生动、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网络直播在本质上是一种“注意力经济”,要想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网络主播付出辛勤的劳动,还需要在内容上“出奇制胜”。那种依靠低俗表演刺激肾上腺、依靠同质化演出吸引注意力的做法,短时间内或许能赚上一笔,但终究难以持续。
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内容,往往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直播农村生活”并没有高科技、大场面,也没有颜值可拼,更没有剑走偏锋地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地带,没有低俗怪异和荒诞,有的只是真实的乡土生活和质朴的乡土文化。懂得差异化、个性化的竞争策略,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直播农村生活”的走红,并非完全靠运气。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今天,大量农家子弟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来到城市打拼。对土地和农村生活充满感情的他们,看到“直播农村生活”,会触动他们的乡愁和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乡村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趣。在网络直播同质化、模式化的当下,“直播农村生活”犹如一道别样的风景,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也让网络主播找到了实现价值的通道。
网络直播如火如荼,让我们进入了一个“谁走红都不意外的时代”;不论是跳着灵魂舞的“拉面小哥”还是“直播农村生活”的刘金银,一些平凡的劳动者通过网络直播成为舆论的焦点。当然,网络直播市场是残酷的,观众是“健忘”的,如果不能在内容创新上更上一层楼,任何网红都可能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面对“直播农村生活”,刘金银的父母和乡邻不理解、不认同,缘于他们缺乏“异质思维”。没有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农家子弟,打工成了单一化的出路和模板化的人生,许多人选择了“认命”。实际上,除了通过考试改变命运和进城打工外,农民还可以拥有别的出路。虽然“直播农村生活”难以一直在网络直播领域笑傲江湖,但这种求新求变的价值追求无疑值得肯定。不甘于“认命”的人,即使不做网络直播,依然可以在其他行当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