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暨2017云台山旅游节举办在即。此时,离首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已过去了整整25年。
文化搭台,连接中外。25年来,焦作太极拳事业蒸蒸日上,太极拳已经成为世界了解焦作的一张文化名片。25年来,也有这么一群人始终在默默地关心并支持着焦作太极拳事业的发展。
近日,记者采访了1992年首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的创意者、策划者、组织者闫文胜。
虽然25年时光无比漫长,但对于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焦作太极拳事业发展的闫文胜而言,往事如昨日繁星,历历在目。回首当年,年逾古稀的他感慨道:“但愿此情不负当年好时光。”
1990年2月,44岁的闫文胜初任温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后任该县县长。两个月后,他出席了陈小旺举办的陈家沟名人陵园落成仪式,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太极拳。
太极拳的根在温县陈家沟,温县有这么好的文化资源,为什么不合理利用呢?
一次接触,终身结缘。从陈家沟回来后,闫文胜有了搭建太极拳文化平台,促进温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想法,并认为太极拳文化产业将成为温县经济增长的新的着力点。在与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陈家沟著名拳师深入交流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很快,闫文胜心愿达成。温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专门班子,筹备1992年太极拳“寻根问祖”国际大聚会。经过报批,河南省旅游局和焦作市人民政府为联合主办单位,温县人民政府为承办单位。
闫文胜回忆:“为了给这次盛会起个好名字,我们真是伤透了脑筋。”他说,首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最初定名为“温县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在审定方案时,时任省旅游局副局长的郭全收提议,名称叫“联谊会”缺少新意,不如改为“太极拳年会”,这样更能彰显温县的独特性。而且,“年会”二字更有深意,更有利于发挥陈家沟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小县城要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大舞台,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因而,为了实现愿望,温县全县动员,齐心协力,誓要通过年会的举办,让陈家沟成为全世界太极拳的‘麦加’。”闫文胜说。
首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共接待来自23个国家及地区的境外人士343人,各省(市)自治区人士3090人。首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的成功举办,在全国太极拳界得到了热烈好评。
闫文胜告诉记者,首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的成功举办使陈家沟、温县的知名度得到迅速提升。此后,以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为代表的一批知名拳师走出家门、走向国外,足迹踏遍了世界各地,传播太极拳文化。同时,首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的成功举办,使太极拳事业的发展备受关注。年会后,温县、焦作以及省委、省政府都把太极拳事业的发展纳入了国民经济计划的整体规划内容。
闫文胜说,首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夯实了“大太极”的思想基础,这是对焦作太极拳事业发展的一大贡献。从那时起,历届年会或交流大赛都吸引了陈、杨、武、吴、孙等各大太极拳流派的积极参与。
2000年后,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移至焦作举办,升级更名为“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闫文胜说,年会升格在焦作举办,解决了许多县域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充实和扩大了太极拳发展的基础和路子。17年来,通过连续八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的举办,将太极拳事业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并引领焦作在太极之城建设中大步前进。
“25年来,我关注着每届大赛的举办,就像亲眼看到自己亲手栽种的一棵小树在茁壮成长。我对焦作太极拳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闫文胜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