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太极让世界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世界聚焦“太极力量”
但愿此情不负当年好时光
红熙山寨太极文化浓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老年人骨质易疏松 练推手健脑防摔跤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 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年人骨质易疏松 练推手健脑防摔跤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顾广州(右)与助手一起在演示和式太极推手。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主讲人档案:

  顾广州,温县赵堡镇赵堡村人,现为和式太极拳耍知道馆馆长。国家武术六段、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级按摩师,曾担任五届全国和式太极拳大赛裁判。作为和式太极拳代表人物,曾应邀出席吴式太极拳峰会,并先后应邀参加2016年三亚南山首届世界太极文化节、2017年三亚南山第二届世界太极文化节。其自幼受习武环境熏陶,经年习武,自1988年开始习练和式太极拳,启蒙于和学俭、和保森、和定乾三位老师,又经多位太极拳大师指点,后又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对人体生理结构、脏腑脉络运行、中医推拿针灸等学科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将中医传统按摩手法与太极拳养生理论相结合,实现医理与拳理的相互渗透、糅合。

  20世纪80年代,太极故里温县太极高手云集。其中,赵堡镇有一位习练太极拳的老人,年近古稀仍每日去担水,当时的水管都是十多家合用一个,老人要去担水的地方在一个近两米深的坑里,很陡的斜坡上长满了青苔,很是湿滑。一次雨后,老人又来担水,有旁观的年轻人劝他别下去,并说可以代劳。老人不服老,笑言:“没事,没事。”说话间,老人下坑时一脚滑落,周围的人们惊呼声未落,只见老者抓着两边的木桶,顺势一个太极拳招式“扎七星”从斜坡滑下,然后稳稳站在了坑底。等他打了水上来,仅见一只裤脚沾了些泥巴罢了。停了许久,围观者才醒过神来,惊叹不已。

  时至今日,这一太极老人的故事仍在当地习拳者中传扬。毕竟,老人这一瞬间的反应体现出了极深的太极功夫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与之相比,当下很多老年人多患骨质疏松症,一旦摔跤很容易骨折,甚至是粉碎性骨折。那么,究竟怎样习练太极拳才能拥有如此功夫呢?答案是,多习练太极推手,不仅可以增强身体协调性,防止摔跤,还能让大脑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预防老年痴呆症。

  何为太极推手?太极推手,也称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代流传的拳谱中,有一首《打手歌》这样写道:“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所以,太极推手不是单纯力与力的对抗,而是圆与圆的较量,对手之间是一种平衡与再平衡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在失去平衡和受到攻击时,会不由自主地挣扎、反抗,而太极推手则在平静心态下,或无为而治,或顺势而为,或舍而后得。作为传统武术的一种,太极推手也是为了让习练者更好地了解太极招式的用法,在彼此喂招和拆招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招式的技击技法和身体的协调程度,包括思维的反应速度,并在逐步熟练后,用太极推手产生的潜能来代替人体的本能反应。

  太极推手是两个人在运动中完成的,通过习练可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让人在失去平衡的一刹那再找回平衡。从运动形式上,太极推手可分为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两大类,而随着太极拳的推广普及,产生了众多门派,又各有各的推手方法,并逐步衍生出了定步、合步、活步、上下步及乱踩花等多种推手方式,但都不外乎是在推手过程中让对手失去重心,而让自己保持平衡。

  太极推手一般采用均匀、缓和、有节奏的腹式呼吸,这有利于改善肺泡通气量,使呼吸深度加大。太极推手讲究蓄劲如开弓,发劲似放箭。采用吸足呼尽的呼吸方法,即节省能量消耗,又提高肺泡气体交换率,为细胞摄氧和用氧提供了方便。因此,练习太极推手能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另外,太极推手是中枢神经运动、呼吸运动和骨骼肌肉运动相结合的综合性运动。对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体质、提高韧带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及祛病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这正是:

  步入老年骨疏松,

  太极推手好运动。

  健脑又能防摔跤,

  晚年生活更从容。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