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暑假忙着打游戏的一些小学生不一样,11岁的杭州男生小朱,整个暑假都在余杭塘河边把150块红砖搬到150米远的地方,然后再原路搬回,如此循环反复。即便开学了,还在搬。原本要上六年级的他,中途退学了。小朱说,老爸搞金融,在家炒股,老妈搞教育,在家和妹妹念《道德经》,他自己现在接受一家私人学堂的“新教育”。最近,这个搬砖男孩的故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人认为,家长太偏执,被“新教育”洗脑了;也有人表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应该尊重和包容不一样的教育思路。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刚柔v:一个孩子的教育应该有两种模式组成,一是家教,二是体制内教育。“搬砖”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家教,家教主要教会孩子吃苦耐劳,做人的品质。体制内教育是系统完整地授予孩子的知识。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家教与体制内教育缺一不可,单一教育会使孩子“缺肥”,要使孩子成才,两种教育应同时跟进。
@露丝独特:教育是多元化的,教育因人而异,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任何一种教育、教学形式都有利有弊,没有一种教育形式是完美无缺的,也许家长的选择是对的,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邵武古山何氏:退学搬砖的“新教育”思路看似有道理,其实不然,私人学堂的资质与合法性首先令人存疑,其次最大问题是违背了我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明确强调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这个坎如何解决?当然,私塾教育作为补充教育形式是可行的,但不能完全替代正规的、规范的学校教育。
@吴家小娘子21:要是搬搬砖就可以找到工作,大家都去搬砖了,谁还去上学啊,我觉着孩子她爸妈需要被教育一下了。
@不知潇湘在何处:“新教育”可以有,但前提是要合理,让一个11岁的孩子退学搬砖,能得到什么呢?如果孩子连最基础的教育都没接受过,最基本的知识都不懂,何谈未来?这种怪诞的“新教育”只会伤害孩子,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帅哥Peterwang:现行的教育设计是有弊病,但消除这些弊病的办法是改革与完善,而不是与传统教育方式彻底颠覆、彻底脱轨。离开课堂的教学,如私塾、家长留在家里自己教等,很多人都在尝试,但这些形式都是对教学方法的琢磨与变革,它万变不离现代教育与培养人才的大致方向,是与传统教育相向而行,不是背道而驰。
@江苏日月江南:目前的基础教育确实需要改革,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创新也相当有必要,但对一些没有受到教育部门批准和实践验证的私人学堂的“新教育”,作为家长应该谨慎选择,不能轻易将孩子的成长与未来作为试验品。
@z531312762: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专家。相信孩子有了这分坚持,一定能增加自己抵抗压力的能力,一定能用坚持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
【下期话题】
“最帅敬礼哥”
最近,辽宁大连一位“最帅敬礼哥”走红。这位敬礼的小哥是一名交通辅警。9月1日,在执勤时,面对违停车辆,他既没有开罚单也没有强行执法,而是直直站立,敬了个标准礼,直到车主挪车。这位“敬礼哥”表示,其实可以选择对违停车辆处罚,但为避免激化矛盾,他选择了劝离。
对这件事,有人认为,这是对违法者宽容。但也有人觉得,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才更能解决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