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太极让世界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痴迷太极拳
百城千万人 共襄太极盛举
阳光少年太极情
村干部教打拳 乡亲们跟着练
书法家挥毫泼墨 书写太极魂
松花江畔打太极
市民习练太极热情高
美丽大草原 飘逸太极拳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9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良美
痴迷太极拳

作者:本报记者 杜 玲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9月4日下午,筹备2017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重庆站启动工作时,记者在该市北碚区红熙山寨有幸见到了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家沟陈立法太极拳社重庆分社社长兼总教练余良美。眼前这位太极拳大师,一袭拳衣,皮肤细腻,精神矍铄,讲起话来铿锵有力,很难想象她已61岁。

  上世纪60年代末期,十来岁的余良美开始跟父亲习练杨式太极拳,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她就不敢再练拳了。“1996年我下岗,当时身体非常不好,患有肝硬化、胰腺炎等慢性病。”余良美说,“为了锻炼身体,我重新练习太极拳,逐渐着迷,只要哪里有太极拳比赛,我借钱也要去参加。”

  2006年至2008年,余良美连续3年分别到河南省郑州市、四川省峨眉山市、河北省邯郸市参加3次国际性大赛,目的就是想通过比赛寻找一位师傅,提高自己的拳艺。2006年,50岁的余良美在师兄的介绍下,第四次到焦作温县陈家沟,找到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立法学拳。陈立法高超的拳艺和低调的为人处世态度深深吸引了余良美。2008年初,余良美正式向陈立法拜师。“我追寻的是太极拳的根,从此我每年到陈家沟跟师傅一招一式地学拳,跟师傅学拳后,才真正了解什么是太极拳,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余良美说。习练太极拳十几年,她原来的慢性病都有好转,每天精气神十足,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作为传承人,我有义务在重庆推广、传播太极拳,这是我的责任。”余良美说,“我生活在北碚区,平时喜欢在步行街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习练、推广、传播陈式太极拳小架十八式。为了把陈式太极拳传承好,我重点到学校免费向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普及推广太极拳,这些年主要到北碚区朝阳小学状元校区,黔江区太极乡中心小学、下坝中学和西南大学义务推广太极拳。”“今年4月,我在所住的小区看到很多孩子穿着跆拳道服装学跆拳道,感到很气愤,为什么不学中国的太极拳?”为此,她在北碚区行政服务中心广场免费开办培训班,教20多名孩子学陈式太极拳小架十八式。一个礼拜的时间,孩子们全部学会。另外,她还在公园免费向癌症患者教拳,已经坚持六七年。

  2011年,余良美带着几个学生随河南省代表团参加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河南周活动,并在闭幕式上演练陈式太极拳,赢得了好评。她曾多次带学生到焦作参加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获得了多枚奖牌。

  作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余良美把传播和推广陈式太极拳作为自己的责任。“太极拳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会尽心、尽力、尽职地做好太极拳推广工作,让陈式太极拳在重庆市开花结果,绝不辜负师傅对我的期望。”余良美说。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