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焦作市2017年教师节系列报道·焦作教育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牢记使命 立德树人 提升质量 服务发展
焦作市首届“四有”好教师代表
2017年焦作市最美教师暨师德标兵代表
2017年河南省中原名师及焦作市优秀班主任代表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使命 立德树人 提升质量 服务发展
迎接党的十九大 做好学生引路人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赴杭州、绍兴等地考察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经验。
  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校园足球活动蓬勃开展。
  教育系统参加全市“学深杭、促创新”迎七一歌咏比赛。
 
   

  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引领,以“学深杭、促创新”为动力,按照“重点工作争一流、整体工作上台阶、特色工作树形象”的要求,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促教育公平惠民,教育竞争力和贡献力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建设“四个焦作”、推动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作出了积极贡献。

  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充分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头脑,不断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讲政治、敢担当、重操守贯穿于教育工作全过程,坚定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建立市直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任务清单制度、“两个责任”签字背书制度、“两个责任”年度双报告制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纪党规,深入开展“廉洁从家出发”家风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营造了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教育发展环境。

  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之本,强教必先强师。我市以提高师德师能水平为核心,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今年,230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572名教育工作者被评为市级先进教育工作者,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标杆。

  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实施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培训,年累计培训教师已达6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占70%以上,国培、省培可比性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强化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3名教师被评为“中原名师”,154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名师,1176名教师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933名教师完成第二批市级名师、市级骨干教师培育。

  健全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出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指导意见等文件,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近3年来累计公开招聘教师(含特岗教师)3166名,基本满足了城乡学校发展需求。尤其是今年,市政府通过统筹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一次性为市直学校新增编制386名,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特别是普通高中缺编问题。

  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这一任务的关键在于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学生远大理想和优秀品质。我市2名学生被评为河南省美德少年,30名学生被评为焦作市美德少年。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广泛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中小学生艺术体育节、太极拳和戏曲进校园、中小学生“晨光”“曙光”阳光体育联赛、校园足球、学生社团等活动,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市4所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6所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13所学校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小学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示范特色学校,62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特别是在全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我市获奖数量和奖项类别均居全省前列,有2所学校还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市教育局获全国展演优秀组织奖。

  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要发展,质量是关键。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主题,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抓关键、补短板、强亮点,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坚持“夯实教学基础、面上整体提升、点上名校突破、全力争创一流”目标,通过强化激励导向、狠抓精细管理、实施科学备考、优化服务保障,积极构建高考主攻名校常态长效机制。今年高考,全市一本上线4341人,首次突破4000人,比上年增加857人,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教育集团总数达到95个,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名带新”模式,带动216所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提升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新课堂教育实验常态化。今年,全市中职学校对口升学本科上线501人,上线率26.19%;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特别是在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6个,实现国赛一等奖零突破,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提升。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更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全市教育系统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以改革创新推进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积极开展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全市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总数达到536所,幼儿学位不断增加,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深入开展示范园创建,省示范幼儿园总数达25所,市示范幼儿园总数达74所,省示范幼儿园总数居全省第三位。

  深化义务教育均衡创建,我市10个县(市)区(不含示范区)有9个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占全省总数的15.8%,1个达到国家创建标准,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逐步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创建省级品牌示范特色院校6个,成立职业教育集团2个,市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入选河南省第二批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得到深化,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建成焦作北清中学、太行中学、明天高级中学、津开中学、沁阳覃怀中学、博爱英才学校等民办学校,充分调动了社会办学的积极性。

  加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深化“三通两平台”应用,建立“1+N”模式同步课堂87个,带动农村学校近200所,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我市被确定为首批河南省中小学创客教育试点市,教育信息化省级区域试点被评为优秀等级,7所学校被授予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我市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受到全国政协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有效保障教育公平惠民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深入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力促教育公平惠民,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认真实施《教育脱贫专项方案》,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保障和资助政策,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全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积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贯彻教育惠民政策,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持续提升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实施中职全日制在校生全免学费政策,落实特殊教育补助政策,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惠民。

  保障学生公平就学,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入学覆盖率连年保持100%,并畅通就读高中、就读中职升学渠道;制定并落实“严肃工作纪律、规范招生秩序”六项措施,坚决杜绝“以权入学、以钱入学”行为,实现阳光招生、惠民招生。

  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以部门联合、家校沟通为基础,实施“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逐步走向常规化,市教育局被授予河南省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先进单位。

  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扎实推进预防中小学生溺水、校园消防安全、校车安全、食堂食品安全、预防校园侵害等工作,确保校园师生安全。

  文/本报记者 李 非 图/市教育局提供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