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武陟:看不够的黄河风光
我市餐饮企业获得中餐烹饪世界锦标赛铜奖
《话说焦作》献礼“一赛一节”
没有一户韩姓人家的韩庄村
柴战柱入选省“四个一批”人才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有一户韩姓人家的韩庄村
韩愈故里孟州探访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孟州市韩园。 (本报资料照片)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刘雅鸣

  韩愈,字退之,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去世后谥“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韩山、韩水与韩庄

  去韩愈的墓园——韩园参观,须穿过韩庄。

  与中国北方村庄的景致无二,黄河边上的韩庄村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在河南孟州——韩愈故里,提起韩庄,人们大都会加上一句话:这个叫韩庄的村,其实没有一家姓韩的。

  据韩庄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薛伟介绍,这个村已经有1400多年历史,全村形成了高、乔、马、刘等八大姓,如今已发展到接近3000人的规模。“我们都不姓韩,都是给韩老爷看坟的。”他说。

  家乡人口中的这个“韩老爷”,就是苏东坡笔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的韩愈,雄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据着独特地位的韩愈。

  无独有偶。在韩愈当年被贬的潮州,百姓感念他的爱民如子,将境内的笔架山改为韩山,恶溪水因韩公驱鳄而改为韩江,有的甚至将姓氏改为韩姓。

  除了文化上的建树,韩愈在政治上、军事上、教育上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民本思想更是被历代津津乐道。

  被贬潮州的短短8个月间,他兴修水利工程,废除奴婢制度,聘请教师为当地人教习文化,让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潮州踏上了开化之路。

  对那些真正办实事、办好事的官员,中国百姓向来不吝啬自己的崇敬与热爱,越千年而不衰。900多年前,包拯曾在主管京城的最高行政机关“开封府”当过一年零三个月的府尹。如今的开封博物馆尚存有一通宋代开封府的珍贵遗物《开封府题名记》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北宋王朝168年间183位曾在开封府担任过府尹的题名。碑刻上,包拯的名字处被历代百姓反复摩挲,久而久之,竟出现了一道明亮的凹痕。

  韩园里,除了自然风化,几乎没有人为破坏的情况

  自2014年偶然加入孟州市里的韩愈文化研究会,修车师傅宋永祥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凡能讲出和韩愈有关故事的,可以免费修车。

  在他心目中,最打动他的是韩愈多次遭贬却不气馁,始终为百姓做事。“作为他的老家人,小老百姓做大的做不了,就从自身做起,把车修好。”已年过六旬的宋永祥说。

  在韩愈故里,像宋永祥这样热衷传播韩愈故事的人还有很多。

  韩愈除了幼年曾在家乡短暂生活过,一生从未在孟州为官,但家乡人没有忘记他。农历三月初三,是韩愈生日,当地会举办大型祭祀活动。农历正月初九,韩氏后裔也会来自发祭拜。

  “韩愈这位伟大的历史名人出生在苏庄的灵土上,我们深感荣光。”在韩愈的祖居地孟州苏庄村,一面简陋的土墙上,刻画了数十幅有关韩愈的故事、传说与诗文,给这个偏僻的丘陵小村平添了一股文化气息。

  “谢谢你们,这么热的天还来看望韩老爷。”高温下,韩园里几乎看不到游人,见到有人来,守园的中年人李灯学忙迎了上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当问起他最熟悉韩愈的哪些诗文时,这个自称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用浓浓的乡音,流畅地背出了韩愈的这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园里引人注目的有两株唐柏,历经千年,至今仍巍峨耸立,郁郁苍苍。眼前的古柏,树杈上挂满了长短不一的红色飘带,上面都是周边人求学求子求婚姻以至求仕途的心声。百姓有了各种难题都会到“韩老爷”这里说说,心愿达成了,再回来还个愿。

  “韩愈忙得很,啥都得管。”孟州市政协原主席杨丕祥打趣道。

  从在职到退休至今,年近七旬的杨丕祥一直致力于对韩愈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在他的带动下,有一帮人沿着韩愈留下的足迹,访古问今,收集素材,出版了各种书籍。在他们编纂的《韩愈的传说故事》一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感的、活生生的“韩老爷”。

  与专家学者们专业的、学术的研究不同,家乡人更多的是通过口口相传,让韩愈活在百姓当中。

  “谷雨三月中,‘长毛’反北京,不惊扰孟县,为的是韩文公。”这是个在孟州几乎妇孺皆知的传说:太平天国部将林凤翔及其士兵,途经孟州,因心里敬重韩文公,不敢惊扰孟州百姓,战马裹蹄而过。

  “类似的传说可以说查之无据,事出有因。”杨丕祥说,这无形中形成了对韩园的保护。据他介绍,韩愈墓从未被盗过。韩园里,除了自然风化,几乎没有人为破坏的情况。

  知之者有多少?效之者有几人?

  “他是唐宋八大家里唯一一个真正上前线打过仗的人。”说到这里,杨丕祥语气郑重,“韩愈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爱拍马屁,只会说真话,坚持自己的原则。”

  因为替百姓做了实事、好事,在韩愈的一生中,数次贬谪的经历不仅没有消弭他的意志,反而不断升华着他的精神品格,成就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的历史功绩。

  “然而,如此伟大的文化名人、如此高尚的情操、如此厚重的文化遗产、如此丰富的研究成果,知之者有多少?效之者有几人?”采访中,杨丕祥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的确是个令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因为地处孟州产业集聚区,韩园前的韩庄被各大企业包围,村民基本上都在当地就业,收入可观。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二层小楼,还买了小轿车。行走在韩庄周边,与韩愈相关的遗存基本上看不到,甚至感受不到一些文化味道。稍感遗憾的是,除了村里的小学命名为韩愈小学,忙于生计的村民似乎也无暇顾及“韩老爷”的诗文。

  欣慰的是,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孟州已对韩园的保护开发利用、对韩愈文化的研究传播有了一些打算与安排,待规划获批后,将进行更好地修缮与完善,使其真正成为孟州的金字招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