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市委昨日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致全市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慰问信
脱贫攻坚 决战决胜
“四城联创”红黑榜
中央、省级媒体莅焦采访 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工作
焦作群众家门口听戏
山城太极持续发力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明日报》昨日报道
焦作群众家门口听戏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崔志坚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现在,河南省焦作市的普通百姓不出村就能请来戏班子唱想听的戏,不出家门就能请到需要的专家来指导,这是“百姓文化超市”给广大群众送到家门口的文化享受。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该市“百姓文化超市”根据群众文化订单需求,共送戏下乡3600场次,送电影下乡28500场次,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和“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演出450场,参与群众达568万人次,超过焦作市总人口。基层文化公共服务创新带给群众更加贴心的获得感。

  为了满足基层农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求富,焦作市曾经在太行山南麓到黄河北岸的广袤大地上,建起了1826个农村文化中心。先行先试的创新实践,让焦作市呈现出群众主动参与、乐享其中的文明向上的活力乡村风貌。

  但随着时代发展,蓬勃发展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遇到了瓶颈。有专家归结为:一是互动渠道不畅,政府送去的文化服务老百姓不一定喜欢;二是基层文化阵地服务效能低,建好的文化中心“缺文化”。

  经过试点,焦作市于2016年全面推开运用“互联网+”的“百姓文化超市”,通过建立运营“百姓文化超市”网站、APP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应用系统,形成互联互通的群众文化需求反馈平台。这张文化惠民大网横向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纵向将各县(市)区的文化资源进行集中整合,也将文化、科技、体育等部门为民服务项目纳入平台。

  “百姓文化超市”带来的新享受通过设置菜单,采取订单服务的方式实现。一是编制“文化套餐”总菜单。整合全市公共文化、民间文化、文化培训、信息咨询、文化志愿者服务等资源,编制“文化套餐”总菜单,提供文化信息预告、文化地图信息和文化推介服务。比如将省里推出的“舞台艺术送农民”“中原文化大舞台”“戏曲进校园”和市里推出的“舞台艺术送基层”“周末大舞台”等文化惠民工程整合起来,编制成菜单,放入“百姓文化超市”网站,除一部分安排公共演出外,其余让百姓点单。二是登记受理“文化订单”。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本单位,由文化专干和文化志愿者担任联络员,将群众的“文化订单”结合“文化套餐”总菜单,形成订单,通过“百姓文化超市”工作平台,传递给市县两级文化行政职能部门受理。三是由市县管理员进行信息反馈,文化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订单,点对点落实。

  “百姓文化超市”走俏焦作带来的不仅是群众享受文化的便利。焦作市豫剧院院长远江华深有感触地说,以往是有任务就演,演完就走,去年接到订单到两个村演出大受欢迎,应邀结成了文化帮扶对子,共享服装、道具,还给村里成立了小戏班子,业余与专业同台演出。2016年11月,焦作市文广新局举办的网上自创节目大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由普通群众自创的反映家乡风貌、社会进步、富裕生活的优秀作品,还被纳入了“百姓文化超市”节目库,群众的文化创作热情被点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