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金华
2017年中站区高考、中招再续佳绩、再创辉煌。然而,成绩的跃升只是中站区教育全面提升的缩影。近年来,中站区围绕建设“教育体系完备、优质资源均衡、质量水平一流、办学特色鲜明”的教育强区,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推行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全区高中、初中、小学齐头并进的优质教育链。中站教育亮点频现:区教育系统先后获得100余项全国、省、市荣誉;数百位教师走上国家和省、市级领奖台,名师效应凸显,素质教育渐入佳境。
中站教育,乘势崛起,已成为焦作教育极具潜力的生力军,成为中站区域发展的亮丽名片!
大投入铸就硬实力
教育强区强在顶层设计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中站区委、区政府把打造教育强区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优先发展教育、重点突破教育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凝心聚力打基础,历届接力长跑,终得厚积薄发。
“要做好学校的长远规划,高标准、一次性按建设标准规划到位;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学校新形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谈到教育发展,中站区委书记王付举强调,要把人民满意放在首位。
教育强区是中站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早在2013年,该区就提出,通过5~8年努力,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以及支撑和保障教育发展的指标均跻身全市前列,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市先进行列。这一发展战略为教育强区指明了发展方向。
对教育的重视不是说在嘴上,而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中站区为确保教育强区战略的顺利实施,定期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对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专题研究;区人大、区政协每年确定不同重点,对教育工作专题考察指导;设专职督学对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进行适时督导,形成了教育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教育工作格局,为全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对教育的重视也不是写在纸上,而是花实实在在的钱、办实实在在的事。近年来,中站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一笔笔真金白银,换来了全区教育面貌的大变样。区财政先后投入近亿元实施了校舍加固、“班班通”以及塑胶操场、标准化实验室、食堂楼建设等项目工程,在四城区及示范区率先实现“班班通”全覆盖,为全区一线教师配备了备课电脑,为每所学校配齐配足体音美器材、图书、实验仪器和桌凳;实施校园安保提升工程,为每所学校配备了专职保安,安装了校园监控平台和校车监控平台;设立教育质量奖,每年拿出专项资金表彰奖励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有力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在中站区,无论是城区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到处都能看到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崭新的塑胶运动场、整洁的校园环境。尤其是龙翔学校,这所中站区一次性投入500余万元、合并30多个自然村13个教学点建成的山区学校,当年曾开全国、全省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先河。如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日益提升的教学水平,再次引来各界关注的目光,很多来参观过的人都感慨地说:“真没想到这样一个偏僻的山区学校,上课有‘班班通’,还用上了电脑,条件比城里的学校还好呢。”
正能量打造软实力
教育强区强在均衡发展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础,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伟大梦想的启蒙者……”中站区区长董红倜在该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一番话给现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打造一支具有正能量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育工作实力的关键。近年来,中站区坚持以人为本,从刚性管理、和谐激励、人性关怀三个方面入手,打造出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教育强区奠定了人才基础。
中站区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广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了师德档案,定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考核定级。开展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为教师展示自我提供了良好平台。大力宣传树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典范,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今年,焦作十五中被推荐为省级学雷锋先进集体,焦作四中教师裴振玲和跃进路小学教师郭丽丽被推荐为省级学雷锋先进个人。
师德师风处处传递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正能量。焦作四中教师程海枝发现一名女生没来上课,强烈的责任心驱使她多次打电话未果后,专门跑去学生家,及时救出了煤气中毒的学生。龙翔学校初入小学的孩子不习惯寄宿生活,晚上都是校长、老师抱着入睡,在这里,先做父母后做老师是每一名教职工的准则。
为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扎实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工程全员远程培训,全区1300余人全部参训并全部完成培训任务。积极组织各学科教师分批到全国知名学校培训观摩,极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学科教师更有效、更准确地把学科的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信息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树立“先育名师、再创名校”的理念,扎实开展区级名师、党员名师、青年名师系列培养选拔活动,涌现了吴天峰、曹俊新等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开展青年教师全员过关课、优质课及演讲比赛评选活动,全区近300名青年教师参加,切实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近年来,中站区按照按需设岗、定岗招聘的方式,定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教师;组织了35名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实施区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对口支援和捆绑考核工作,8所结对学校师生定期交流;发挥名师示范带头作用,建立了名优教师巡回授课制度,定期开展名优教师送课下乡活动。
新理念成就文化力
教育强区强在特色立校
打造教育强区,分数不是唯一标准,特色立校是该区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根据每所学校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该区努力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
许衡中学的精品大课间操、自办“采摘节”以及把体育当“德育”等主题活动彰显学校特色,先后有省内外100余个教育团队到许衡中学参观学习;焦作五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致力培养阳光健康学生,该校的学生健身操获全国全民健身操大赛(河南赛区)暨河南省学生健身操舞锦标赛一等奖;小尚中心学校被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牌并定为“炮锤”培训学习基地;龙翔学校被誉为全国山区办学典范,该校成为宋庆龄基金会“五好小公民”道德教育基地;中站实验小学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全省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介绍;许衡实验学校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多元化教育,美国密尔沃基大学附属中学18名师生到该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交流……“一校一特色,校校有品牌”的良好局面正在中站区逐步形成。
在投入上保障、在体制上创新、在发展中求均衡,中站区教育,阔步向前。
办人民满意教育,站在发展新起点上,中站区教育蓄势待发!
(本版图片均由中站区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