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QQ浏览器发布了一份2016年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调查报告“95后的就业观”。报告指出,有48%的95后毕业生选择“不就业”,其中4.8%的人选择“间隔年就业”,即在毕业以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旅行,体验与自己生活环境不一样的生活。
有人认为,这样一群大学毕业生“不走寻常路”,为的是自己争取更多的选择、规划和提升综合能力的时间,为今后的发展找到一个“最优解”。也有人认为,他们不懂得为父母分担生活压力,做事的出发点总是自己,太自我、太“浪漫主义”,这是迷失生活方向的一代人。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倩影远何许:第一份工作在人生的职业规划中往往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很多人选择缓就业,其出发点是通过阅历的增长,以确定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真正找到自己愿意奉献一生的职业。这部分人想要在工作中有所作为,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挣钱而工作。
@凤山玩家:95后的一代人生活在安乐窝里习惯了,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经历过前辈的艰辛,所以很多大学生不懂得替别人着想,不懂得替父母分忧,不懂得事业是一步一步艰难开拓出来的……他们需要长辈的引导,需要生活的历练,唯有这样,才不会成为“垮掉的一代”。
@青天123ab: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毕业后就要去就业,以便早一点减轻家里的负担,这不仅是一种孝道,更是一种责任。
@无价宝之8521:得出以上结论的关键或许是特定调查对象所致,QQ浏览器的调查对象大多数都是未就业者。我认为,大多数有工作的人没时间参与这类调查。此外,我认为大学毕业生应该为家长分担一些生活的压力和责任。
@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15级王春:什么是迷失生活?自己选择的生活不需要别人去评论。出去旅游,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青春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出去走走,才能丰富人生。
@冬瓜柚子楠:时代不同了,人们的就业观也在转变,没有法律规定大学生毕业后必须马上就业,谁也不能保证就业后的孩子一定能为父母分担生活压力,“不走寻常路”也能闯出事业的一片天地。
@白河白鹤:时代不同了,大多数95后希望通过缓就业的形式去观察社会、了解社会,以便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广大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下期话题】
“最低消费”
黑龙江哈尔滨市民时先生近日向媒体反映:去“福临门”用餐“被低消”,无奈点最贵啤酒和高档菜凑单。据哈尔滨市南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9月8日上午,该局执法人员对报道中涉及的6家餐饮单位进行现场检查。
为了“最低消费”,很多食客乱点菜、多点菜,以凑足最低消费额,等于花钱买浪费。然而,饭店经营者也有自己的理由:市场萧条、成本增加、顾客“吝啬”等原因,使生意陷入困境,在合理范围内设置消费门槛有利于饭店正常经营,使服务和饭菜质量不打折。对此,您咋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