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今年年初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状况呈稳增长态势。同时,经济效益持续回升,呈现较好发展趋势。
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加快。前7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31.9亿元,同比增长16.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居全省第三位;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34.1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利税296.9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贡献突出,前7个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26亿元,同比增长14.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8.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21.7亿元,同比增长9.6%。
“443”产业效益提高。“443”产业,即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现代化工等优势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铝、能源、轻工等传统产业。前7个月,全市“443”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45.1亿元,同比增长1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76.9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利税227.6亿元,同比增长8.5%。
双“50”企业效益持续好转。前7个月,全市双“50”企业(50家重点骨干企业、50家高成长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4.2亿元,同比增长30%;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61.1亿元,同比增长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