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他从绘画、雕塑起步,与人合作把“缝山针”矗立在城市转型的时空高处。焦作影视城的三皇、六哲人雕像,解放路群英桥旁的大型不锈钢雕塑《奋飞》及河岸两侧的山阳历史文化浮雕等十几处雕塑作品,都是他为这座城市作出的点缀。
他在不惑之年实现创作转型,写剧本、当导演、担任影视美术指导,先后执导过电影、电视剧近20部。根据他的剧本拍摄的30集电视剧《走近马兰》,被广电总局列为向党的十九大、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片,将于近期在央视播出。
他就是从我市走出的影视导演、编剧闫国喜。近日,本报记者走近这位怀川游子,探寻他从一个文艺青年到影视导演、编剧所走过的人生之路。
闯进影视王国
走近闫国喜,缘于不久前由他执导的悬疑惊悚题材电影《原罪的羔羊》在京首映。闫国喜带领摄制团队亮相并讲述影片拍摄过程之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在这部影片中,闫国喜任导演兼演员,其实他对剧本也作了大量调整和加工。目前,从我市走出的影视界游子中,能够同时承担编剧、导演、美术指导的人并不多,闫国喜是其中一位。
闫国喜是从2000年开始“触电”的,那一年他40岁。在此之前,他在雕塑界做得风生水起,又获奖又登报又出书,为什么要转行影视?闫国喜说,他从小就有个电影梦。
“小时候特爱看电影,一张电影票虽然只有三五分钱,可也没钱买。躲在大人身后往里挤、拿废票往里混、用口水把撕掉的副券重新粘上,甚至跳窗户,这些逃票看电影的方式我都用过。”闫国喜说,“没想到,步入不惑之年后,还真的从电影迷变成了影视人。”
刚介入影视圈时,他凭借文学和美术功底在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做编导兼美术指导,主要从事公安教学片制作。“后来我发现,不管是做影视美术师还是做编剧,都很难掌控剧情发展的方向和结果,难以诠释自己心中的情感和欲望。为此,我离开了既有的工作岗位,决意向导演的方向发展。”闫国喜说。
2008年,他独立执导了自己的“处女作”——20集电视系列剧《城管在身边》。“虽然每集只有短短5分钟,但要将一个故事的开篇、高潮、起承转合以及结局全部在5分钟内搞定,难度是很大的。而且因为是系列剧,演员一集一换,拍摄时间又不允许细嚼慢咽,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此剧在北京电视台二套播出受到好评后,自己才长长舒了一口气。”闫国喜回忆说。
“此后的导演生涯并不平坦。”闫国喜说,“为了生计,不得不一边写剧本、当美术师,一边寻找导演的机会。”这期间,他陆续又给电视剧《大营救》《第四片甲骨》、大型胶片古装电影《人皇伏羲》等剧组做了美术师。
2011年,他终于有机会拍摄第一
部自编自导的电影《不能告诉你》。该片将现代都市流行的跑酷元素融入剧情,魏宗万、李梦男等资深演员和跑酷明星白洁都参演该剧。
这一年,他的“生意”顿然好了起来,先后拍摄了反映功夫足球的微电影《足球是圆的》、电影《朱总司令出太行》、大型抗战电影《张寒晖》……
之后,闫国喜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梦想前进。2013年,他应邀拍摄反映新中国唯一一位第一届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的专题纪录片《人大代表申纪兰》,以此作为纪念中国人大制度60周年献礼片,受到广泛好评。随后,他又历时18个月,拍摄了反应申纪兰晚年生活工作经历的人物纪实电影《申纪兰和她的乡亲们》。
“触电”以来,闫国喜共计写出影视剧本20多部,执导电影、电视剧近20部。纪录片《生命没有彩排》《林下有黄金》等先后获得公安部纪录片评比二等奖、北京市纪录片评比一等奖。
导演背后的故事
“在把文字转换成影像的过程中,为了创作而发生矛盾是常有的事情。比如,在《原罪的羔羊》拍摄中,编剧又是本片的出品人。由于各自的角度不同,曾经发生过不少争执,甚至脸红脖子粗地大干过。”闫国喜介绍了这部影片的一些幕后故事。
闫国喜坚持创作原则和艺术观点,绝不凑合每一个镜头。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拍摄任务,他带领剧组人员一连多天通宵达旦地工作。为了防止大家迷糊,他要不时地和各位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他做导演的同时,还在片中担任了一位重要角色,工作量更大。影片进入后期制作期间,闫国喜一连几个月盯着显示屏,将一个个零碎的镜头进行完美的组合。片子制作完成后,出品人十分满意且非常感动。
“当导演不光是给演员讲戏,指导、拿捏表演的分寸,还要根据剧本作出拍摄台本、拍摄计划,与美术、摄影、灯光、服化造型、录音、制片等各个专业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保证剧组有效运转。”闫国喜说,“剧组无小事,有时看似一件小事,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剧组的拍摄甚至会葬送整部片子。《原罪的羔羊》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情。”
原来,摄制组刚从北京出发,女一号便因接到男友提出分手的微信而变得情绪低落。此时,闫国喜把导演的身份变成了兄长,苦口婆心开导她:一个不爱你的人能趁早离开,你应该感到庆幸。
女一号好不容易缓过劲儿来,不料在拍摄一场重场戏时又发生了情况。剧情安排,南方一个婺剧团赴某古镇演出期间,多位演员诡秘失踪,恐怖的气氛笼罩剧团。一个雨夜,婺剧团台柱子的男友也神秘消失。此时,大家纷纷把怀疑的目光投向台柱子身上。而饰演这位台柱子的,就是女一号。
惊恐、压抑、委屈、愤怒、无助,复杂的内心活动让女一号在这场戏中承受了很大表演难度。可偏偏在开镜之前她又接到前男友的微信,告知她对方已经搬走……女一号一下子崩溃了。
闫国喜对女一号反复开导,可她仍然进入不了状态。眼看剧组已经等待了几小时,闫国喜想到了对个别演员调动情绪的最后一招,问她能不能喝点酒。女一号说正有此意,便抓起一瓶白酒躲到了没人的地方。酒入愁肠,顿时引燃了心中郁愤的烈火。午夜时分,她来到镜头前,说可以了。“开机!”闫国喜一声令下,女一号感情爆发,声泪俱下,表演一气呵成。
“像这样救场的事情经常发生。但关键是要剧本好。电影《不能告诉你》,讲述的是一个女生在临近高考时,父亲被人杀害的故事。大家为帮助女孩完成高考,对她说了‘善良的谎言’。这部电影拍摄仅用了十几天,但剧本却写了好几年。”闫国喜说。
希望把“缝山针”做完整
提到影视人闫国喜,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熟悉。但提到缝山针雕塑,焦作人可谓家喻户晓。而闫国喜便是“缝山针”的两位主创人员之一。
如果把闫国喜的艺术创作之路按阶段划分,那么他40岁之前主要摆弄的是雕塑。焦作影视城的三皇像、六哲人、八神兽,河南理工大学校园内的汉白玉雕塑《晨读》,河南文学院内的历史名人大型浮雕等10多处雕塑作品,他都是主创人。
闫国喜并非生长在艺术之家,他说自己走上艺术之路是从文艺青年开始的。1960年,他出生在修武县一个军人家庭。母亲早逝、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的他,自小喜欢看书、画画,县文化馆是他常去的地方。在那里,他学素描、习粉彩、画国画,接受了美术启蒙。中学阶段,他成了校园里的文艺骨干,进了漫画组、话剧社,担任校园广播员。
高中毕业后,他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劳动一年余,后参军至新疆马兰基地服役。他所在的部队是工程兵汽车连,可他放着驾驶员不干,却要求到放映队,整天写海报、画板画。退役后,他被分配到县防疫站,仍旧选择跟绘画有关的防疫宣传工作。这期间,他被美术杂志上的雕塑作品吸引,开始喜欢上雕塑艺术。
起初,他把奶奶当模特,用泥巴塑像。焦作印刷厂招聘包装装潢设计人员,他毅然放弃事业单位编制,来到企业当了一名设计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与我市雕塑家薛骏猷共同成立焦作市城市雕塑工作室,从此走上专业雕塑之路。
普济路东西两侧的几十个仿黑石玻璃钢山阳历史文化浮雕,是他为这座城市留下的第一组雕塑作品。之后,森林公园的山门、牛庄转盘花园的《青春》等作品相继问世。1990年,雕塑《柱石》完成,该作品四面分别雕刻红军、抗战、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四个历史时期的军人风貌,入选全国庆七一美展河南展区,之后又有多件雕塑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
“缝山针雕塑是一件半成品。”闫国喜特意说,“原设计还有沿山体轮廓三公里的缝合线。但因当时政府领导易人,后期工程停止。如果有一天,能够把开山炸石裸露的山体轮廓进行‘缝合’,‘缝山针’的寓意就完整了。”闫国喜表示,如有机会,他愿意把这件作品完成。
欢迎提供采访线索
《怀川人物》栏目记者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0391)8797351
手机:1393816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