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四城联创”工作开展以来,中站区把“四城联创”作为城市治理的龙头工程、关乎长远的基础工程、改善民生的幸福工程,严格按照“八个一律”要求,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为核心,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突破口,以对标创建、集中攻坚为抓手,站位全市大局,紧扣创建标准,下定决心,背水一战,迅速掀起全民创建高潮,形成重视程度高、攻坚力度大、难点均突破、亮点有特色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谋定后动: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该区把“四城联创”纳入全区中心工作,统一部署、统筹推进,保证创建工作有序、有效、有力开展。健全机构方面,该区成立综合指挥部和专项小组,建立区委常委包片、副区长管线、部门和街道具体负责的组织领导机制。细化台账管理方面,该区针对各项工作重点,逐个建立工作台账,分解落实。示范带动方面,该区坚持规划先行,精心设计,整体打造,高标准打造岚光街等10个精品样板工程和小尚学校少年宫等5个特色示范点。督导问责方面,该区综合运用“五位一体”督导机制,以严肃的责任追究倒逼工作落实。区内互查发现的600多个问题,现已整改完成96%。
舆论先行:强化宣传发动,确保氛围营造到位
该区通过强化宣传教育,激发全民创建热情,营造“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目前,该区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均达90%以上。
该区从扩大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公益宣传三个方面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在区“一报一台一网一微信”开辟专题栏目,播出公益广告5800多分钟,编发微信26期、259条,举办道德讲堂350多期;精心打造核心价值观主题街道、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主题社区,新建260余处固定公益广告,新增建筑围挡、宣传长廊等公益广告近6000平方米,印发公益宣传资料3万余份。
夯实基础:强化基础投入,确保硬件提升到位
该区抢抓“四城联创”机遇,从完善生态绿化体系、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三大方面入手,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该区围绕“山、水、园、林、带”生态体系,投资3000万元,开展“生态绿化提升年”活动;编制城市游园绿地规划,新建游园绿地9个、绿色廊道9.8公里,完成集聚区7条道路和18个企业厂区绿化,新增城区绿化18万平方米、山区绿化1.2万亩。
修整怡光路、跃进路等城乡道路19条,雨污水管网15公里,集中供热管网23公里,基本实现城乡设施互联互通。
规划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的和顺、和美、和祥三个安置小区,力争两年内完成集聚区搬迁和城中村改造。目前,在建32.8万平方米的和美三期、和祥小区年内可建成投用。
抓住重点:强化集中攻坚,确保迅速整治到位
该区按照决战50天的要求,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大力开展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等11项集中攻坚行动,各项攻坚任务完成率均达到95%。一是升级改造农贸市场。该区投资100余万元,对金鸥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软硬件均达到创建标准。二是规范经营秩序。该区成立100多人的联合执法组,清理乱堆乱放杂物,规范店外经营秩序。三是治理广告牌匾。该区按照门店招牌一律规范的要求,拆除陈旧破损商户门头招牌,规范全区门头招牌。四是整治城中村、居民楼院、背街小巷。该区投资800余万元,全面完成紫云街、岚光街、岚光巷、桃源南路改造提升工程。五是治理“六小”门店。该区的200余家“六小”门店全部整改完毕,基本达到创建标准。六是整治交通秩序。该区投资620余万元,对辖区15条农村道路与主干道连接线进行硬化提升,对8条破损路段进行修补改造,启动19条道路“白改黑”工程。七是完善环卫设施。该区投入180余万元,对城区57处环卫设施进行全部达标改造,中心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2%。八是治理夜市经营。该区开展夜市常态化巡查,累计取缔流动经营157处,清理乱堆乱放510处,占道经营、违规经营现象基本消除。九是专项整治洗车行。该区取缔13家不合格洗车行,辖区洗车行达标率达100%。十是开展环境污染防治。该区集中开展全城清洁行动,实现管理盲区、卫生死角全覆盖。
建章立制:强化长效治理,确保成果巩固
“四城联创”工作,就要坚持经常抓、抓经常,该区通过四项举措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一是坚持和完善环境卫生长效机制,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健全村(社区)卫生保洁队伍,巩固中站环境卫生品牌。二是坚持和完善社区楼院管理长效机制,推行“334”楼院治理模式,打造平安和谐、整洁宜居美丽楼院。三是坚持和完善综合执法长效机制,增强执法力量,提升执法水平,规范经营秩序,推动城市管理规范化。四是坚持和完善矛盾调处化解长效机制,深化“平安中站”建设。杨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