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修武·武陟 上一版3  4下一版
修武县开展扶贫攻坚蹲点日活动
修武县实施“旅游+教育”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四项机制激发党员工作活力
修武县建立“统战同心服务站”
图片新闻
城关镇积极备战三秋
严防“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
齐心扮靓咱家园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 年9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齐心扮靓咱家园
——武陟县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综述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初秋,徜徉武陟县城,惠风和畅,天蓝水碧,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兴华路、和平路等路旁树木茂盛;仰韶文化公园、覃怀公园等公园广场景色宜人……怡人的生态之美和温馨的人文环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武陟县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带来的可喜变化。

  2014年12月,武陟县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被全国爱卫会重新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在成绩面前,该县并没有因此沉醉,停下脚步,而是坚持一手抓巩固、一手抓提高,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扮靓新家园添砖加瓦。

  三年来,该县又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5个、市级卫生乡镇10个,省、市级卫生村35个、卫生先进单位21家、卫生居民小区10个,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达92%,群众生活指数节节升高。

  全民参与 形成创建合力

  2014年12月,武陟县迎来一个好消息:该县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被全国爱卫会重新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

  荣誉代表过去,也昭示着未来。该县在为收获荣誉而自豪的同时,也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以克难攻坚、滚石上山的勇气和决心,全力投入新一轮的创建工作中。

  加强领导,部署到位。该县重新调整充实了县“创卫”工作指挥部和爱卫会组成人员,由常务副县长任爱卫会主任,分管副县长任副主任,县直及各乡镇(街道)55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现场办公,确保每个层级、每项创建工作都有人专抓专管;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创卫工作汇报,并实行“周检查、周排名、周通报”制,传递压力、激发动力;县爱卫办做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任务“五落实”,各乡镇(街道)、各单位健全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在全县形成“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人人讲卫生”的良好局面。

  广泛动员,宣传到位。该县每年组织召开“创卫”和城市管理大会,出台年度实施意见和方案,并与各乡镇(街道)和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开展长时段、全方位、高频度、广覆盖的宣传活动,先后在县电视台、《焦作日报·今日武陟》、武陟网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利用青年志愿者宣传车和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创卫”工作动态;定期组织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医疗机构深入乡镇(街道)、社区、村对季节性易发传染病进行防治;利用“爱国卫生月”“世界无烟日”等契机,开展卫生和防病知识宣传活动。

  健全机制,落实到位。该县实行“日碰头、周例会、月观摩”的工作机制,每天一个督导主题,每星期一下午召开一次“创卫”例会,每月一次阶段性工作观摩,对城区18条主干道进行拉网式巡查,重点察看农贸市场、居民楼院等“创卫”重点、难点部位的治理情况,现场定任务、定标准、定整改时限;根据“创卫”九大项内容,由县委常委部门成立专项督导组,每名县委常委分包1条路段,常委部门担任路长单位,形成“路长单位+专项督导组+职能部门”的“创卫”督导格局。同时,县纪委下发《“创卫”工作问责追究办法》,按照“谁出问题谁负责、谁出问题追究谁”的原则,对完不成“创卫”任务、影响检查效果的单位、负责人坚决予以问责;针对省“创卫”暗访组的反馈问题及建议,按照“迅速整改、举一反三、长效管理”的工作思路,由县领导带队全面排查,认真实施整改;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工作重点,以“四创”工作群、城市管理工作群为载体,及时发布工作动态,指出存在问题,推动“创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高效推进 完善城市功能

  三年来,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为民创建、科学创建、和谐创建”的宗旨,持续抓硬件、补短板,抓管理、促提升,努力拉大城区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建设舒适宜居城市。

  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增强承载能力。该县实施和平路南段、朝阳二路中段、红旗路拓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广济路,进一步完善了城区路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进“三线入地”建设工程,敷设弱电管网34.3公里,线路入地16.1公里。实施供水、供气、供暖等工程,共敷设供水管网28公里,实现城区供水管网全覆盖,出厂水质和末梢水质合格率为100%;敷设供气管网43公里,已发展天然气居民用户1.5万余户、工商业用户95户;完成供暖主管网敷设9.4公里,建成换热首站一座,可满足110万平方米供暖需求。

  补齐环卫设施短板,提高服务水平。污水收集处理方面,该县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日处理污水6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7.6%;垃圾收集处理方面,城区共建成公厕85座、垃圾中转站22座,购买果皮箱1000余个、环卫专用设备车辆47台、垃圾桶500个,城区生活垃圾全部密闭化运输至县垃圾处理厂处理,日处理垃圾200吨,无害化处理率达97%。

  推进绿化美化工程,塑造武陟新形象。该县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契机,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城区绿地总面积达776.4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6.2%,绿化覆盖率达38.5%,公园绿地面积达171.3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9.4平方米,形成了一园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园林特色,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开展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创建工作,共有44个单位被评为省、市级园林单位,8个小区被命名为省、市级园林小区;实施城区亮化提升工程,安装景观灯3000余盏,主次干道亮灯率达99%以上。

  精准发力 创优城乡环境

  为巩固“创卫”成果,该县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让“创卫”意识根植人心,让“创卫”活动长期开展,让“创卫”成果永久保持。

  加强市容管理。该县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5个县级领导为副组长、34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各级领导分包的工作机制;投资100万元建设城管数字化信息平台,实行现场指挥,实现群众投诉、市民热线和数字监控的多渠道受理;压实门前“五包”责任,要求沿街各单位、门店明确专人负责门前环境卫生、经营秩序、设施管理、绿化管护和亮化管理,并定期组织评比检查,实施垃圾桶配备工程,实现“垃圾容器化、垃圾不落地”;开展专项整治,对“三种经营”和“市容十乱”现象进行拉网式检查,重拳出击,从严治理,对马路市场、早夜市摊点、校园周边、有烟烧烤等污染乱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规范交通秩序,重点整治机动车违章、非机动车驶入快车道、货车入城和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行为,同时增加科技管理投入,安装电子监控系统6套,标牌37块,增加停车位3937个。

  加强环保治理。该县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开展涉气企业治理、“土小”企业取缔、道路扬尘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加油站油气治理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工业污染源废物达标率达100%,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水、废气达标排放率达100%,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好转。该县先后开展“垃圾围城”“堆料围城”“废品围城”“冶炼(土小)围城”“涂装围城”“道路扬尘围城”六项集中整治活动;开展“全城清洁”行动,将每周五定为集中活动日,各部门纷纷开展不同形式的清洁活动;开展“清水工程”,根据关闭一批、转产一批、治理一批、搬迁一批的原则,对沿河排污企业进行治理,建成投运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和县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完善了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城区废水收集处理率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7.6%,污水处理厂污泥均按要求进行处理;开展医疗废物整治,严格实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所有医疗垃圾均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医疗废弃物焚烧处理率、医源性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100%。

  改善乡村环境。县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补贴,保障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开展乡镇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打造龙泉街道荆辛庄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美丽村庄,2015年,詹店镇被评为“全省最美乡镇”,该镇张菜园村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乡村”;建立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管理模式、“一车多斗”垃圾清运机制、公司化运作常态保洁机制、“一路双责”齐抓共管机制、“一员四管”责任制、冠名权出让机制、保洁公约融入村民公约宣传机制,环境卫生治理实现了由点到面、由突击向常态的转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以人为本 提升健康水平

  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最好的“社会疫苗”,也是国家卫生县城复审的“必修课”。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提升城市公共卫生整体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同时,实打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升全民健康卫生水平。

  强化除害防病工作,呵护群众健康。该县始终把除害防病摆在“创卫”工作的重要位置,扎实推进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县财政列出专项资金54万元,通过公开招标,聘请郑州军友有害消杀公司对城区内的河道、广场、道路、垃圾中转站等公共区域,及“五小”门店病媒生物进行消杀控制,配备病媒生物防治设施,定期进行巡查,做好日常除“四害”工作,在全市开了先例;针对城区内有小型饲养场的问题,出台《畜牧饲养场禁养区限养区划定调研方案》,关停取缔城区内的饲养场;按照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在单位、学校、乡镇(街道)、居民楼院等重点部位设置毒饵洞,夏秋季节在公共场所和特殊行业开展蚊蝇集中消杀活动,全县“四害”密度始终控制在国家卫生县城标准之内。

  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善乡村环境卫生。2014年以来,全县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0个,解决了7.0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广水冲式、三格化粪池式、双瓮漏斗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累计新建、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33万户;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98.4%,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

  推进食品卫生规范化管理,保障群众饮食安全。该县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强化日常监管措施,健全食品安全基层监管网络,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食品行为,有力地保障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该县连续三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势保持了稳定向好的态势。

  狠抓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确保群众生活安全。该县在公共场所开展经常性卫生知识宣传和卫生检查评比,强化卫生监督管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95%,“五病”调离率达100%,特别是在两个汽车客运站都设立了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落实专职保洁人员,并严格对站内食品、饮用水等进行检测;城区内2家集中供水单位的4项指标检测总合格率均达100%。

  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提高防病控病能力。全县6家县级医疗机构、3家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14家乡镇(街道)卫生院均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疫情报告,并配备专业设备,实现疾病监测系统“平台到县、网络到乡、触角到村”,传染病防治的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该县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6.2%,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

  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全民卫生意识。该县把健康教育纳入年度爱国卫生运动发展规划,健全管理制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教育机制;举办农民健康知识竞赛、健康单位和健康社区评选等活动,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发放健康知识扑克等形式,让健康教育深入人心;城区机关单位、居民楼院、学校、医院的健康教育网络覆盖面达90%,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3.5%和74%,健康基本技能掌握率达72%。

  郭白鸽 刘永国

  压题照片 建设中的华夏幸福龙泽湖社区商业中心。 冯振乾 摄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