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多次讲到他的籍贯,在《复志赋》里说:“嗟日月其几何兮,携孤嫠而北旋;值中原之有事兮,将就食于江之南。”(《韩昌黎全集》卷一)。指其兄死后,其嫂郑氏携他与侄老成扶兄会灵柩北归之地的中原指河阳,而后避中原战乱南迁宣城的出发地也是故里河阳。韩愈在《画记》里说:“余在京师,甚无事,同居有独狐申叔者,始得此画,而与余弹綦,余幸胜而获焉……明年,出京师,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因出而观之”(《韩昌黎全集》卷一三)。这就是他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连上宰相三书不报后,五月戊辰(五月初二日),愈东归河阳的事。在《祭十二郎文》里云:“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韩昌黎全集》卷二三)。也正是《祭郑夫人文》里说的“孰云此来,乃睹灵车!”时韩愈年27岁。他始来京城时19岁,27岁正是贞元十年(公元794年)。说明他大嫂郑夫人葬河阳祖茔,与其兄韩会棂枢从岭南韶州北归是一致的。在与孟郊等的《会合联句》里云:“我家本湹谷,有地介皋巩。”(《韩昌黎全集》卷八)。“湹”,即孟津西北之湹水,在唐设置河阳三城时,该地极有可能就是河阳之南城,在河阳节度使管辖区之内。“谷”,指河阳县境内的谷旦镇,在今孟州城北8公里,韩愈的祖茔在今孟州赵和乡的苏庄,其地域正在湹水东北、谷旦之西的中间,而又与黄河南岸的巩义、成皋隔河相望。
(作者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会长、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