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选手受省教育厅通报表扬
我市幼儿园教师在全省幼儿园教师 模拟教学和创造性游戏比赛中喜获佳绩
开展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图说教育
从农村学校走出的“教育模范”
图片新闻
图说教育
荣获“河南省绿色学校”称号
图片新闻
协力克服高一不适症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协力克服高一不适症
焦作一中 王道清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高中生将开始集体生活,面临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和宿管者关系、父母关系等,恰当处理这些人际关系需要一个学习过程。

  高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等学科具有理论性、抽象性、系统性、逻辑性和综合性,应用广泛,有大量计算和论证,还有实验操作,对思维能力要求大幅提高,学习难度突变,同时各科知识量急剧增加,学习密度加大,而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减少了。初中很多学生依赖教师,采用的题海战术到高中未必奏效。

  目前,很多学校教学急功近利,高一就依据高考考试大纲,大幅提高文化课学业标准,忽视课本基础知识,大量补充综合题,力争达到高考要求。作业多数选自教辅资料,本(课本)末(教辅)倒置,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拔苗助长,频繁考试,不及格率高,学生迅速两极分化,多数学生学习困难,有些同学失去自信心,严重者导致心理疾病和恶性事件。学生疲于应试,严重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及格率低自认为是学生练题少,从而节假日补课,练习更多的难题,陷入题海不能自拔,导致教学的恶性循环。这些都会造成高一学生不适。

  怎样协力克服高一不适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一应突出健康生活和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健全人格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自我管理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评估自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学校要全面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设《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观看《校园33类安全事故防范与处置》,将《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切实落到实处等。

  学会学习,突出乐学善学和勤于反思。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等。勤与反思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各科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课本进行教学,遵循教师参考用书指导,研读学科发展史,重视基本知识教学,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课本研读培养核心素养。图形计算器是学生学习、探究和实验数学新工具,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应鼓励学生使用。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实行寄宿制要有弹性。节假日不补课,严格作息时间,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强化教研工作,根据学情调查,恰当的确定学生作业量,科学地命题,保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防止拔苗助长,导致迅速两极分化。家长协助学校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丰富的体育用品,和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

  学生要主动学习,学会自学,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老师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要靠自己去解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