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加快推进农村贫困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网络扶贫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我市将从提速降费、信息惠民、农村电商培训及运营支撑、推进涉农信息进村入户、完善“互联网扶贫”信息化手段等方面,加快推进贫困村电子商务帮扶试点工作,促进农村贫困家庭创业,积极探索信息网络扶贫工作新模式。
按照8月11日全省推进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省通信管理局、省商务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贫困村电子商务帮扶试点工作的通知》,到2018年底,基本实现全省所有贫困自然村光纤接入和4G网络全覆盖,完成2000个贫困村电商帮扶试点,惠及1万户农村贫困家庭。目前,我市已选定6个电商帮扶试点,分别在博爱县、武陟县和温县各有2个帮扶试点村。下一步,我市将从4个方面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帮扶试点工作。
优化电信资费套餐,加大信息惠民力度。我市将进一步加大资费套餐优惠力度,深入推进信息惠民,确保贫困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互联网。针对试点村电商帮扶对象,推出专享套餐产品,通过免除固定宽带、手机定向流量费用,免费提供无线路由器、智能终端等,为贫困户网店建设运营提供基础条件。
开展农村电商培训,作好网店运营支撑。相关县(市)和部门将免费组织对试点村电商帮扶对象开展电商运营等信息化培训,普及互联网基础知识,为贫困户开网店提供网店建设、店铺装修、产品上架、业务咨询等服务。对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户,支持驻村干部、致富能人开办扶贫网店,帮助代销农特产品。
拓展涉农信息应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电信企业与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医疗、教育等有关部门对接,进一步梳理整合涉农信息资源,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12316“三农”热线、农信通、豫信通、翼农通等宽带应用平台,进一步完善“固话+手机+宽带+电视”涉农信息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在线医疗、智慧养老、新型教育等民生领域服务应用,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提供公共服务水平。围绕农业精准生产、农业经营网络化服务、农副产品追溯等方面,积极开发推广宽带应用产品,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完善“互联网+扶贫”平台,助力农村脱贫攻坚。各相关部门将协助扶贫开发部门,结合窄带物联网建设试点,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互联网+扶贫”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管理后台+手机客户端”等,聚焦精准扶贫,提供全过程数据采集、分析及数据管理等信息化服务,切实作好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的信息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