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天高云淡。一大早,武陟县退休干部老杨像往常一样,来到龙泉湖公园,加入了晨练的队伍中。他说:“天更蓝了、水更绿了、空气更新鲜了,老百姓的生活甭提有多舒坦了。”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武陟县优良天数为83天,同比增加10天;沁河省控断面达标率为100%,共产主义渠省控断面达标率为83.3%,蒋沟河市控断面达标率为60%,居全市第二位;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得到稳步改善。
这是该县全力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果。
今年年初以来,该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既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好一方蓝天碧水的发展之路,开展规模空前、稳步推进的治理行动,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享受到了环境保护带来的生态红利。
全民携手聚合力
环境保护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该县上下着眼长远,凝聚合力,为守护蓝天碧水的安全而坚守。
在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中,该县各级各部门、相关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县委常委会、县五大班子会、县党政班子会、县政府常务会、县环保联席会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汇报,部署推进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县委书记闫小杏,县委副书记、县长秦迎军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听取汇报、部署工作,并到一线督导暗访;所有县级干部分片包干、分线负责、专项督导,强化组织领导,凝聚攻坚合力。
该县成立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业组、9个环保专项督导组,建立组织严谨、分工明确、落实有效的工作机制,更加强调治污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督导组的设置更为科学合理,职责更为明确具体;探索长效工作机制,建立督导日志,每周评比“督导之星”,建立问题交办制度,对近300个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15个乡镇(街道)、10个县直单位、9个督导组每周至少组织进行两次夜查,形成高密度、高频次的督查检查模式,持续保持对环境污染整治的高压态势。
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按照要求,组建“攻坚办”和专项工作队伍,形成县乡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治理格局。各乡镇(街道)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不回避责任,主动担当,直面困难,展现了良好作风和战斗力;各村切实履行基层网格监管职责,加强巡回检查,全力落实任务;县环保局、公安局、公路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紧紧围绕“六控”措施落实,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联动配合,认真做好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
该县骨干企业顾全大局,积极按要求停产限产;一些中小企业主动拆改锅炉、配合整治;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为推进污染防治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宣传重投入
该县利用元宵节、世界环境日等节日、纪念日,开展“共守一片蓝天、共建美好家园”万人签名暨集中大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宣传等活动,采取悬挂标语、发放环保知识手册和环保袋、现场咨询等方式,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
围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全县悬挂2000余条横幅、1万余条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图册7万余份,制作环保宣传广告牌、橱窗100余个;在县直有关单位、出租车、公交车、沿街门店等,利用200多个LED电子显示屏开展宣传;出动宣传车50余辆每天进村开展宣传;各村利用大喇叭开展宣传,营造浓厚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氛围。
与此同时,该县不断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在强化排污费征收管理、引导企业加强投入的基础上,先后投入1.4亿元,敷设集中供热、供气管网,建设大气自动监测站点,购买道路扬尘治理车辆,实施企业污染提标治理,保障人员及设备正常运行,为改进治理效果、实施精准治污提供坚强保障。
环保攻坚显成效
动真格留住蓝天白云,下决心换来青山绿水。
为了守护蓝天碧水,该县持续展开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稳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围绕“三治本、三治标”工作措施,该县强力实施工业污染治理、燃煤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禁烧禁燃、重污染天气管控七大污染治理提升工程,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同时,该县强力开展建成区黑臭水体、畜禽养殖、农村环境、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等保护与整治,坚决取缔“八小”企业,目前“散乱污”企业已全部整治取缔到位。
在整治过程中,该县公安、环保、工商、安监、商务等部门联合执法,对取缔“黑加油站”“散乱污”企业等重点、难点污染治理任务,组织开展执法行动20余次,对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巨大震慑;成立县行政执法大队,创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快查快办环境违法案件,对环保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
随着一场场攻坚战的相继展开,天蓝、水清、路畅、宜居、宜业,这令人向往、令人流连的“武陟模样”正日渐清晰,人和城和谐共处的愿景正臻佳境。
翟晓飞 郭白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