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的烈日炙烤着皮肤,脚下的荆棘刺痛着腿脚,衣服早已湿透,小腿划出了血口子。但是,最让严露峰揪心的是淹没在荒草丛中的那些深沟险壑,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滑下深沟。所以,他和同事不得不拄着一根树枝,拨开茂密的草丛探路,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前挪。
这是2014年8月,严露峰和市民政局地名办同事一起,来到沁阳市境内与山西省交界的大山上勘察界线。按照河南省界线管理办公室的要求,从2013年到2017年,各地民政局地名办必须对所有省界、市界勘察一遍。
39岁的严露峰于2010年9月份来到市民政局地名办工作,主要从事行政区划调整、地名管理、界线管理等工作。由于经常深入大山深沟、攀爬悬崖绝壁勘察界线,被人们称为“蜘蛛侠”。
“地名管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地名勘界与区域边界勘察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有时要冒着生命危险,可以说,我们很多时候的办公地点不在办公室,而在深山沟壑之间。要干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严露峰说。
正是凭着这种工作劲头,几年来,严露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为我市地名勘界事业付出了鲜为人知的心血汗水。
2015年年底,我市被确定为河南省唯一的全国地名地址库试点市。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大量详细具体的材料。严露峰按照自己分管的工作性质,放弃休息时间,甚至带病坚持工作,积极与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户籍大队、市国土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联系,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整理了不同部门地名地址管理资料,形成了调研报告,拟写了《焦作市地名地址管理规范》,并征求了18个相关部门意见。最后,市民政局向市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市政府很快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地名地址库试点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为全国地名地址库示范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在,走到我市的每条主要干道,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到该条道路统一规范的标牌名称,如果用手机扫描一下标牌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到该条道路的相关信息。轻轻一扫,了解信息,方便行人,而这背后深深凝聚着严露峰对地名管理的艰辛努力和忠诚担当。为了配合“四城联创”工作,把我市打造成为“智慧城市”,严露峰把我市四城区及示范区的各条主次干道跑了不下5遍,选定标牌地址方位,从市旅游局等部门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加班加点整理出了几万字的信息资料。在安装标牌的施工阶段,他白天监督指导施工人员科学规范安装标牌,晚上把各种信息资料一条一条整理规范,力求准确无误。
在市民政局,有一份资料显示:截至去年11月,全市11个普查区域已经全部完成外业工作,城区5个普查区域完成了数据入库并上报成果数据,完成地名调查目录49971条,完成外业地名核实31659条,已经形成地名成果27645条。
数字是枯燥的,但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流淌着严露峰的心血汗水。无论是在城区各条主干道安装道路标牌,还是在深山沟壑勘察界线,严露峰默默为我市地名管理工作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