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①)目前,该度假区建成后将集观光、民宿、民俗、娱乐、高档度假区于一体,其影响力辐射周边,让游客深度体验各种旅游乐趣。
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时期形成的“千年溶洞”——盘古洞,与龙翔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相邻。搭乘中站全域旅游发展的快车,这座于本世纪初开始开发的景点,如今正在按照更高的标准为游客设定“探险+科普+自然景观”的特色套餐。
“东线上西线下”,这是游览中站北部山区的精品线路。记者从龙翔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向西南下行,途经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围村、“天然氧吧”万亩榔榆林桑园村、太行区第四专区及焦作市党政机关旧址十二会村、生态采摘园区周窑村及栗井村,然后至山脚东张庄村民宿小憩。其间,山色葱茏,一户户农家乐及休闲山庄掩映其中,让人乐不思蜀。
人在景中游,景在画中走,秋日的中站北部山区透着“灵”气。
然而,这只是记者的一半行程。以早商府城遗址为代表的焦作城市文明寻根游,以武钢工业文化园区为代表的工业游,以李封天目瓷研发基地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游,以“一代通儒”许衡、“一代御医”靳煌、“一代名臣”张昺、“一代油画大师”靳尚谊为代表的名人文化游,以北朱村明清古民居为代表的民俗游……这些丰富的旅游文化内容,使中站区中部、南部与北部山区旅游产业发展遥相呼应,共同织就中站全域旅游大网。
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中站区共接待游客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元,同比增长30%以上,中站全域旅游发展效果初显。
构建大交通,谋划大旅游,形成大产业。这是中站区委、区政府在焦作倾力发展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中站思路”。
从无旅游到实现全域旅游“井喷式”发展,这是焦作全域旅游发展中的“中站实践”。
在“中站思路”“中站实践”的背后,则是中站区谋求转型提升促发展的迫切心情!
中站区,曾是焦作传统工业的骄傲,传统资源型企业众多,给人的印象往往是“黑”。随着传统资源型企业纷纷关停,中站经济支柱摇摇欲坠。
如何实现绿色崛起?这是摆在中站区“当家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中站区委书记王付举指出,焦作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目标,对中站区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引领和激励作用。中站区要抓牢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实力中站、绿色中站、活力中站、幸福中站。
中站区委副书记、区长董红倜在今年的《中站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区战略,大力开展“生态建设提升年”活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新城区。
“一年好起步,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中站区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时间表嘀嗒作响,在重重青山中回荡。在全域旅游发展的道路上,中站区步履铿锵,开启了绿色崛起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