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日前,郑州大学吞咽障碍研究所焦作市临床科研基地挂牌仪式在市人民医院举行,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医学科学院院长、郑州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聂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郑州大学吞咽障碍研究所所长曾西出席了挂牌仪式。
近年来,随着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的增多,因此引发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也逐步增多。而根据以前的治疗方法,为了向因吞咽功能障碍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热量,往往采用鼻饲法。鼻饲法是将导管通过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水和食物,从而满足机体所需。然而,由于长期留置鼻胃管的患者存在吞咽反射迟钝、不同程度的贲门肌肉松弛,胃肠蠕动减慢,往往胃至食道的反流率较高,易促发或加重肺部感染,且可能导致鼻咽部溃疡,食管、胃黏膜糜烂。同时,因为留置鼻胃管期间不利于吞咽功能训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再者,这些患者大多都是带着鼻胃管出院,非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自卑感。
为了改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曾西研发创造了新的治疗吞咽功能障碍的专利技术,完全代替了鼻胃管,让患者在需要进食时,经口插入食饲管进入食管,避免了经口进食出现的误吸、呛咳等情况。另外,进食后,食饲管还可以拔出,让患者告别了整天或长期留置鼻胃管的尴尬和不适,解决了留置鼻胃管易造成的食管溃疡、消化道出血、反流性胃炎、吸入性肺炎等问题。可以说,这种技术彻底改变了吞咽障碍患者长期留置鼻胃管的局面,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
去年年初,市人民医院筹建成立康复医学科后,针对全市整体康复医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了要把康复医学科建设成我市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康复治疗中心的目标,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我市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带来福音,该科专门组织人员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学习进修,熟练掌握了这项技术。同时,由于市人民医院雄厚的实力,郑州大学吞咽障碍研究所将焦作地区唯一的吞咽障碍临床科研基地设在了该院康复科。
当天的挂牌仪式结束后,曾西作了专题学术讲座,与来自我市各家医院的康复学科医护人员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