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护北山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共识,北山生态修复治理和保护利用效果初步显现,太行山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改善,过去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天的‘青山绿水’‘金山银山’!”10月10日至11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检查《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时,检查组成员由衷地感慨。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发和无序开采,我市北山植被遭破坏、空气被污染、道路被损坏,严重影响了山区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保护和治理北山生态环境,成为沿山县(市)区近20万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全市老百姓的热切期盼。《条例》的颁布实施,使我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持续化和精准化轨道。
昨日上午,站在山阳区中星街道上马村西北部的山坡上,远远望去,一座座小木屋依山而建,一个集特色农家、休闲体验、极限运动、房车营地、徒步郊野等为一体的山地旅游项目正在有序建设。这里,原来是一个占地60亩的废弃石料厂。去年,山阳区对该厂的6条生产线和大棚进行拆除,整理后种植了40多亩连翘。“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第一个利用废弃采石场改造而成的旅游景点。它将北山关停矿山的修复治理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实行区、街道集体投入和吸引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当地村民奔富路,让当地百姓享受改革红利,为我市废弃采石场综合治理、提高经济效益积累了经验。”市北山办有关负责人说。
走进沁阳市山王庄镇盆窑村的北部山区,曾经尘土飞扬、乌烟瘴气的6座小高炉不见了踪影,平整一新的土地上,新栽植的一排排核桃树迎风摇曳。记者了解到,去年6月,沁阳市对该区域的6座小高炉进行取缔,平整土地45亩。今年年初以来,本着“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绿则绿”的原则,沁阳市在该区域种植核桃树4000余棵。沁阳市西万镇红炼矿区土地整治项目运用边坡工程、土地平整、种植生态林等方式,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种植果树4万余株。
去年6月以来,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打响了北部山区生态建设攻坚战,尤其是随着《条例》的颁布实施,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植树绿化黄金季节,组织各县(市)区针对非法开采点、加工点和到期非煤矿山等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区域,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绿则绿”的原则,一点一策,制订修复治理方案,大力开展北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投入资金5亿多元,完成修复治理面积3.6万亩,新增林地9313亩,新增耕地5178亩,植树81.4万棵,修建道路73.2公里,转为其他建设用地839.47亩。
目前,北山治理任务已转向对废弃矿山的修复利用和对宜林山地的植树复绿工作。位于中站区的武钢粘土矿废弃矿山、博爱县焦枝铁路月山编组站北侧废弃矿山等,一个个正在变成集休闲、郊游、健身、娱乐、科普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矿山郊野公园。北山昔日惨遭破坏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修复和利用,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正在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