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做最好的自己
五组数据读懂正风反腐这五年
十九大新闻中心正式开始对外接待服务
IMF为何上调全球及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全球肥胖青少年40年增加10倍
亚洲最大航空配餐中心开工
拉美饥饿人口10年来首次增加
河南返乡创业者 最高可获3000万元贷款
我为祖国探矿藏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 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钻探高级技工向巴扎西:
我为祖国探矿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冰天雪地,一名藏族钻探工人带领同事长年扎根野外:钻山沟、爬雪山、蹚冰河;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舍小家、顾大家、探矿藏……

  向巴扎西,党的十九大代表、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质大队工勘部副经理、钻探高级技工。从一名普通的钻工到机台上的“老专家”,在扎根野外地质勘探战线的26年时间里,他创造了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高地累计钻探进尺5万多米的纪录。他带领工勘部一班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连续多年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为地质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勘探机台上的“老专家”

  26年来,向巴扎西先后参与昌都玉龙铜矿大会战、墨竹工卡县甲玛铜矿、藏北能源资源地质调查大会战等钻探项目20余项。他长期坚守5000余米的高海拔矿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期地质“铁人”精神。

  地质人的苦只有自己最清楚。向巴扎西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日子在拉萨。长期在冰天雪地勘探,向巴扎西经历着出生入死和荒野孤寂。“2000年前后,我们4个人一起在18米高的钻塔上施工,我突然从约8米高的位置掉了下来,幸亏运气好,掉在最底层的塔基里,虽有刮伤但无大碍。”他说。

  26年的坚守,为祖国勘探矿藏,向巴扎西用铁骨柔情书写了人生的大爱春秋。

  同事眼中的“好导师”

  作为大队钻探领军人,向巴扎西关心年轻同志的培养和成长,多年来为大队培养了一个又一个钻探技术能手。在带徒过程中,他将长期积累的机械操作要诀、窍门手记整理成册,无私传授给他人,先后带出20多名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

  经他培养的这些钻探操作能手,现在依然奋战在各个矿区,已成为六队钻探施工中的一支生力军。

  西藏地勘局副局长张焕彬说:“近年来,他们‘师徒’一班人,出色完成了项目部下达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在藏北能源资源地质调查大会战中,6个月一举创下6000米的进尺施工纪录,单口井深创造了西藏地区高海拔钻探施工破2000米的历史新纪录,为西藏地勘单位在藏北能源资源钻探施工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新华社拉萨10月11日电)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