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全域旅游 上一版3
对标杭州,我市全域旅游亟待发力
立足全域 开发深度体验游
修武县 旅游志愿服务助力双节
看遵义如何打造红色旅游产业
青天河景区 自驾自助游成主力军
市旅游局 开展健康急救培训
用真情服务赢得游客心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遵义如何打造红色旅游产业

作者:本报记者 王 言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遵义街头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宣传牌。 冯小敏 摄
 
   

  文化,往往因其独特而被人铭记。9月下旬,记者走进贵州省遵义市,感受了这里独特的红色文化,了解了这座红色城市打造红色文化的一些举措,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独特性、唯一性、不可复制的优势文化资源,发展潜力巨大,也为我市太极文化、绞胎文化等独特优势资源转化生产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走进遵义,心旷神怡。这座西南重镇环境优美,市容整洁,可谓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位于川、渝和黔三种文化的交会点,这座城市有着厚重的文化氛围,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千年播州人文荟萃,长征精神彪炳史册。因其历史和地域独特的原因,遵义形成了以“长征文化”为特色的地方文化面貌。遵义以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长征精神为文化依托,融时代精神,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遵义文化精神。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从遵义会议纪念馆到苟坝会议所在的苟坝村美丽乡村典范,从四渡赤水渡口到娄山关,从历史中走来,整个城市的红色氛围和景点、博物馆的讲解融为一体,也让我感受到了红色文化产业的强大生命力。诚如这个城市对自己的分析和定位,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城市文化产业开发的强大助推器。以遵义会议为核心,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娄山关等战役为组合,形成了遵义红色旅游产品品牌的独特性、唯一性和权威性,以此打造贵州省旅游发展的龙头品牌;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长征精神和显示出来的老一辈革命家们无与伦比的大智慧和惊人的意志力,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基地,是遵义市乃至贵州独特的城市品牌;遵义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对遵义的生态旅游资源、酒文化旅游资源、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都将会产生促进作用,形成多姿多彩的板块组合。记者了解到,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逐步显现。资料显示,红色旅游作为遵义市旅游业中的六大品牌之一,在综合收入、接待人次方面均占全市的30%以上,引领发展能力强劲。

  来到被誉为“中国红色旅游第一街”的红军街,两边商铺林立,游客熙攘。这不仅是一条简单的步行街,更是典型的融观光、休闲、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商业文化一条街。据说,许多“老字号”店铺,红军时期就已在此经营,至今仍生意兴隆。红军街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生活,还带动了当地创业就业,为遵义注入了新鲜的时代血液。遵义市红花岗区委党校的老师介绍,遵义会议纪念馆将经营性剥离改制,组建了遵义市红色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后,向银行贷款2.19亿元,购买了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的红军街,通过逐步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增加看点,扩大功能,继续拓展了红军街的范围和空间。整条街道融红色文化、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充分发挥红军街的商业氛围、文化气息、人气指数等独特优势,成为遵义市乃至全省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贵州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产物。

  漫步遵义街头,热情、文明、淳朴的遵义市民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问路,市民不仅热情作答,还会主动多走一段指路;过街,车让行人蔚然成风;超市,服务周到,彬彬有礼……五天的行程如沐春风,文明让这座城市如此和谐美好。最令记者感受深刻的是,这座城市无处不在的公益广告,集中展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繁华地段随处可见由道德模范和“遵义好人”的事迹设计而成的灯箱公益广告。身处这样的红色氛围,你会感受到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如此强劲,释放着强大的正能量。

  听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心事。遵义把红色作为城市标识强力打造,作为城市文化倾力培育,红色旅游做得风生水起,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我们的“一山一拳”如何更鲜明、更具生命力?云台山如何转型提升,太极拳如何实现真正破题?课题很大,路在脚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