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挂面闯出大市场
修武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武陟县六家非法矿产品加工点被取缔
穿越“桃花源” 唱响旅游扶贫“中站典范”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检查《焦作市北山 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
市政协召开 推进县城建设提质工程专题协商会
孟州:构筑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扎实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活动
践行党的宗旨 尽心服务群众
市领导督查 企业环保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越“桃花源” 唱响旅游扶贫“中站典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上接一版)并通过窄门大峡谷停车场土特产集散中心、窄门水库等项目建设,打造中站区北部山区的旅游明珠,帮助山区群众实现旅游脱贫。

  中站区龙翔街道许河村是近代著名历史事件“许河事件”的发生地,是我市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许河村通过发展“红色游+农家乐”,开启山村生态旅游模式,使村民年人均收入由不到2000元提升至4000元,增加了一倍。

  许河村党支部书记毋绪海说,现在,该村正以“四城联创”活动为契机,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开发水帘洞自然景观、民宿,打造特色采摘园,为游客提供“红色游+农家乐+特色采摘+自然景观”的旅游项目。

  坐在村口老槐树下盘算发展大账的毋绪海,已成山村旅游开发的行家里手。

  全域旅游是全新的产业概念,焦作市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是推动旅游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焦作实践”。中站区强化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激活发展因子,演绎着焦作全域旅游发展中的“中站实践”。

  该区不仅在赵庄村、许河村,而且在地处北部山区的北业村、周窑村、桑园村、中围村、十二会村、栗井村、龙洞村,村村有项目,村村有特色,村村有愿景,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让往日的穷山沟发生了嬗变。

  如今,发展乡村旅游促扶贫,中站全域一盘棋。

  在龙洞街道龙洞村,中站区将废弃多年的工业遗产重新利用,建设武钢工业文化园区,打造集精品小吃、民俗体验、养生度假于一体的豫西北特色风情小镇;在龙翔街道北业村,中站区将红色教育基地、文化国学院、养心步道有机融入北业健康养生小镇项目;建设正酣的龙翔山国际度假区将被打造成中国北方的“莫干山”。这些投资均在10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建成后必将有效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记者注意到,遍布中站北部山区的特色采摘游、农家乐生活体验游、民宿民俗游等,与度假区、特色小镇、文化园区共同编织了一张充满立体感的旅游产业网,“网”住了山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GDP。

  今年是中站区生态建设提升年,该区将全域旅游发展与全市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四城联创”工作,中站区突破乡村旅游发展瓶颈,将基础设施建设向贫困山区延展,规划建设了城区与山区互联互通的北部山区“3060生态旅游圈”(“3060”指30公里旅游路程和60分钟旅游车程)。该区实施山区绿化造林1.2万亩,在龙洞村、许河村、大洼村、东张庄村、赵庄村、桑园村、北业村等北部山区旅游环线村庄全力推进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30公里的彩色花廊和15平方公里的桃杏林。结合全市水系建设,该区重点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在贫困山区筑坝蓄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该区在北部山区掀起“厕所革命”。

  据了解,今年,中站区有望实现135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中站秋色美如画,画中景美人更美。采访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焦作全域旅游发展的“中站实践”,就是山区贫困群众心中的致富梦想。梦想,点燃创业激情;创业,改变贫穷命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